《镖行》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到这里,我们反复提到镖行,以及镖行中的从业者镖师。但在武侠小说里,我们最常听到的是“镖局”这个词。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镖行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主要有三类基本单位,分别是镖局、镖户和个体镖师。打个比方,镖局是镖行中的“大中型企业”,镖户是“小型企业”,个体镖师是“自由职业者”。 我们先说个体镖师,看起来他的势力最弱,但个体镖师常常活得最自由,过得最滋润。一般的镖师都归属于某个镖局和镖户,他们既要对雇主负责,还要服从镖局、镖户制约,承担双重责任。而个体镖师是“个体户”,不受这些约束。 个体镖师既然能靠自己行走江湖,能耐都很大。个体镖师不是雇来的、派来的,而请来的。 对于雇主来说,如果特别信任某位镖师,可以花高价钱聘请。个体镖师开展业务的方式,也很有特色。由于人手有限,个体镖师只接小单,走镖的时候不会大张旗鼓地插镖旗,喊镖号,而是凭自己的经验、阅历、胆识跟贼匪周旋,随机应变。而且,个体镖师一般不跟贼匪交“朋友”,因为交朋友日后是要还的,个体镖师没有那个财力。搞不好,还会落得个“通匪”的罪名。能自主创业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镖师更愿意选择“大树底下好乘凉”,会依附于某个镖户、镖局。镖局和镖户差不多是同时形成的,但镖局是镖行里的“大企业”,镖户是“小企业”。这并不是说镖户发展得不够好,而是发展重点不一样。先看镖户,镖户比镖局更具有地域性。 地域性这个词,听起来像是个限制因素,但恰恰也是镖户的长处。镖户扎根于某个地区,以血缘和地域为基础的团伙。 镖户组织向前追溯,往往是某地没落的豪门大户 。虽然没落,但影响力仍然在。镖户能开展业务,凭借的就是家族的声望和信誉。 在一些地方势力发达的地区,人们如果需要雇佣镖行干活儿,一般都会选择镖户。因为,镖户比镖局往往更安全。镖户主要在当地开展业务,常走的镖路就那么几条,路程也不远。由于是熟门熟路,如果丢了镖,镖户会一追到底,以维护家族声望。镖户是地方势力,贼匪其实也是地方势力,轻易不挪窝,他们跟当地的镖户很熟悉,如果反目成仇,镖户绝不放过他们。所以,贼匪一般不会劫镖户的镖,而是劫镖局的镖。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镖行里的“大企业”镖局。镖局是镖行里的主体,规模大,常常开办在交通干道、商旅云集的地区,业务范围覆盖大半个中国。大多数镖行的从业人员都在镖局工作。大型镖局的就业人员甚至多达上千人 。所以人们会用“镖局”来指代镖行。这是镖局更有名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提到“某某局”,会默认这是个国家机构。但镖局是地地道道的民办企业。镖局承揽的业务都是商业交易。既然是民办企业,开办的时候,免不了各种程序事务。比如,要向地方官府领取执照、交纳商税 ,这要比镖户运营要麻烦很多。镖局的业务很广泛,除了我们前面讲的走镖以外,还有护院、坐店等,这些工作跟今天的安保公司业务有点像。但镖局还有一项工作,你可能没想到,这就是汇款。在邮政和银行还没有办起来之前,汇款业务常常由镖局这种遍布全国的机构承担。 这种汇款业务不是清朝镖局首创的,而是受到了唐朝人的启发。唐代的封疆大吏在京城设置“奏事院”,有点像今天的“各省市驻京办事处”。后来,官员们发现一个赚钱机会。京城有很多富商,他们要全国各地做生意,随身带大量金银太不方便了。所以,唐代的“奏事院”就承担起相应的功能。商人们把金银存在某个奏事院,领取票据后,赶到某地后再兑换金银。对于封疆大吏来说,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收取手续费。二是每年向朝廷运输地方税款的时候,能直接拿奏事院存放的金银垫付,可以少运一笔。 清代的一些大型镖局受到启发,于是也发展汇款业务。镖局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不仅网点遍布各地,而且镖局基础业务就是走镖,汇款需要运送金银,这运输的事情顺手就办了。 如果你熟悉清代历史,你会知道清朝兴起了一种叫“票号”的机构,在全国的范围内办理汇款业务。票号跟镖局就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票号内部也可以运输金银,但遇到一些大单,还是愿意请镖局帮忙。因为镖局有行业规定,丢了镖会照价赔。这要比票号自己运送要保险得多。 由于这层合作关系,随着票号的繁荣,镖局在清朝也达到了顶峰。镖局的全盛时代是清代的“同治光绪”时期。同治时期,清朝正在经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攻下江南地区,切断了京杭大运河,江南各省的金银和没法送到京城。这个时候,票号和镖局,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利用民间渠道为清政府提供金融服务。因为这个机会,镖局开始跟朝廷密切合作,因此走向巅峰。 镖局因清王朝国运而兴,也因国运而衰。在近代,随着西方金融系统、商贸系统进入中国,镖局的优势很快消失了。汇款业务有近代银行承接,物流工作也有现代交通网负责,安保工作有洋枪洋炮的竞争。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镖局一蹶不振。很快,随着清朝灭亡,镖行也逐渐消失了。
《镖行》4.第三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镖行》4.第三部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