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行》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接下来,我们随着镖师上路,看看他们是怎么开展业务的。介绍业务之前,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镖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行”就是行业,这不用说。“镖”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镖师喜欢使用飞镖,镖行才因此得名吗?并不是,因为“镖”太笨重了,不好用。真实的“镖”并不是我们在武侠剧中看到的那个样子。“镖”这个字左侧是个“金字旁”,所以小说也把“镖”称作“金镖”。当然,叫“金镖”,不是因为这种武器是金子做的,而是说这种武器常常是一斤一个。重量单位“斤”,与金银的“金”同音,所以才写作“金镖”的。 “金镖”一斤一个,带在身上当暗器,确实不方便。虽然镖师没有使用“镖”,但他们最初使用的武器,看起来确实跟“镖”有点像。他们习惯使用短矛,短矛的头部形状类似镖,所以俗称“飞镖”。久而久之,人们就把最初镖师的小推车称之为镖车,车上的小旗称之为镖旗。“镖行”的名字也是这么来的。后来,随着镖行发展,走镖队伍壮大,镖师的武器也越来越丰富。但总的来说,镖师常用的武器很主流,没什么独门武器,主要是长枪和单刀。长枪是中国古代的兵器之王,适合车战、马战。单刀是防身武器,近战、夜战必不可少。 到了近代,一些镖行也会使用手枪。 当然,由于镖师工作充满危险,他们也会随身携带暗器。但这种暗器不是藏在袖子里的钢针、飞镖,而是弩。镖师把一种特质弩背在背上,一旦和贼人说翻了,紧背低身,冷不丁给对方一家伙,有可能扭转局势。 到这里,我们介绍了镖行的常用武器,以及“镖行”的名称由来。其实,关于“镖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本书作者还提到一个观点,镖行的“镖”指的是镖师护送的金银财物,毕竟“镖”这个字是由“金”和“票”组成的。所以,镖行的人把外出执行任务叫作“走镖”,货物银两丢失叫“丢镖”,贼匪们抢走财物叫“劫镖”“夺镖”。 接下来,我们随着镖师上路,一起看看道上的那些规矩。镖师的本质是生意人,不是侠客。镖行的生存方式,是通过保障雇主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获得酬金,他们吃的是辛苦饭。所以,冲突能不发生就不发生。 如果冲突不可避免,也是能化小就化小。同样,贼匪们也不是一心想着跟镖师过招。图财是目的,杀人是手段。真要动手,他们未必打得过资深镖师。就算打得过,要是被官府盯上,麻烦就大了。 你看,镖行和贼匪其实是一种有趣的共生关系。 这导致镖师走镖,要更注重智斗,展示沟通的艺术,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武斗。 镖师在路上主要会遇到三类贼匪,分别是“打杠子”“朋友”和“饿虎”。“打杠子”就是半路出家的业余匪徒。这些人常常是些村中无赖,他们经验不多,武艺不高,三五成群堵在路上,手持大刀片或红缨枪,身上打扮得花里胡哨的,甚至还像戏曲演员一样勾着花脸。这些乌合之众拦住镖车,口里喊着从评书艺人那里学的套话:“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从此路走,留下买路财”。遇到这些讨厌鬼,镖师犯不上跟他们废话,三下五除二打翻在地,教训两句,让他们滚回去当个老实的庄稼汉。 虽然镖师这时候占上风,但往往点到为止。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冤家宜解不宜结”。这条路,镖师们指不定常走,万一得罪了这群地痞流氓,日后麻烦的还是自己。这群“打杠子”的还算是好打发的。镖师最需要动脑筋的,是“朋友”。所谓的“朋友”就是职业的劫匪。镖师走镖,沿途会高喊镖号,镖号经常是“合吾”两个字,意思是“与我合得来的”,也就是“朋友”的意思。越是容易出事的地段,镖号越要喊得勤。尤其是过桥、过山口的时候,“合吾”二字要喊得抑扬迂回,行话叫“凤凰三点头”。因为,贼匪常在这里恭候镖车。他们听到“合吾”这两个字,有可能回一句“合吾”。听到回应,领队的镖师会赶快下马,走上前去和贼匪头领见礼,不管认识不认识,一律抱拳拱手说句:“当家的辛苦了。”如果双方不认识,镖师还要做自我介绍:“小字号某某托我向您问好,这回又惊动宝山,在下某某,吃的是朋友饭,穿的是朋友衣,又给朋友添麻烦了。”你听得出来,这是在恭维贼匪,希望交个朋友,行个方便。 如果劫匪看到后,就是不买账,仍要横刀拦路怎么办呢?镖师干的是保镖的活儿,所以绝不可能拿钱财出去贿赂劫匪。这时,镖师会说:“既然当家的不肯放小字号过去,那也别让兄弟们伤了和气,就由在下陪当家的过几招,如果当家的赢了,我就照您的吩咐办,如果在下侥幸赢了,求当家的放我们过去。” 如果贼匪想做“朋友”,那就好办了。贼匪如果结交了镖行,他们会成为镖行的座上宾。因为贼匪常年在深山居住,免不了烦了闷了,想去城里看看。这时,镖行就是他们落脚的地方。 遇上“朋友”算是好的,如果遇到“饿虎”那就麻烦了。这些人有些本事,像饥饿的老虎一样,逢镖必抢。他们会提前破坏桥梁、设置路障。镖队赶来,贼匪一哄而上。这时,等待镖师的将是一场恶仗,免不了付出血的代价,甚至是性命。不过,镖师也不是就只能认栽。贼匪希望的是速战速战,而镖师会尽可能拖住,打持久战。只要时间一长,就会惊动周边官府和民众,镖师的帮手就来了。 虽说“饿虎”最可怕,但他们恰恰是最不可或缺的。你看,我们提到的三类劫匪,“打杠子”“朋友”和“饿虎”。“打杠子”不足挂齿,“朋友”看的是交往的艺术。只有“饿虎”,才真正考验镖行的业务能力。正因为有危险系数极高的“饿虎”,“镖行”才有存在下去的意义。为了应对各类贼匪,开展业务,镖行也立了不少行规。前面提到,镖行的兴起和大运河有关。不少走镖任务,都是在运河上完成的。镖行就有“水路三规”。第一“昼寝夜醒”,白天除了值班人员,其他人都可以进入船舱睡觉。等夕阳西下,他们才上岗。第二条行规是“人不离船”,这是为了避免中贼匪的调虎离山之计。第三条行规是“避讳妇人”,这个也好理解,是在恪守传统道德。 走陆路的镖队也很多,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后,京杭大运河由于泥沙淤积,逐渐断航 ,陆路镖占据主导。镖师一般都走固定的镖路,这样的话,晚上就需要住店。这晚上住在哪儿,也很有讲究。在镖车没有进入村镇之前,镖师会策马先行打探一番。住店要选熟店。新开的店,由于不知根知底,镖队绝不留宿。 万一遇上《水浒传》里,张青和孙二娘开的黑店,那不得落个人财两空。即使进入熟悉的旅店,镖师们也不忙着倒头大睡,他们有“进店三要”准则。第一“要”,是在店内巡视一番,看有无“异相”,有没有被贼盯上。第二“要”,是在店外巡视一遍,看有无“异风”,有没有人尾随。第三“要”,是去厨房巡视一遍,看有无“异味”,避免有人在饭菜上下手脚。如果发现厨房饭菜有“异味”,就会跟店家说,已经“打过尖了”,意思是“吃过饭了”,等晚上关上房门,再吃些随身带的干粮。镖行人有句口头禅,叫“三分保平安”。什么意思呢?分别是,“带三分笑”,要有风度;“让三分理”,大事化小;“饮三分酒’,不能贪杯。 镖行的工作不仅危险,而且很累。尤其是“走北道”的镖非常辛苦。所谓“走北道”,是指从京城出发向北走镖。镖队穿过燕山地区的关口,就到“口外”了。这里人烟稀少,食宿都很不方便。这就要求镖师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跑口外的镖师,有“三会一不”的说法。“三会”是指会搭灶台、会修鞋、会理发。“一不”是指不洗脸。为什么不洗脸呢?因为口外的气候不太好,冬天干冷,夏天炎热,春秋季风沙大。不洗脸可以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镖行》3.第二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镖行》3.第二部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