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行》2.第一部分

《镖行》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我们先看镖行是怎么兴起的?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很多争论。有学者认为,镖行源于明朝的民间商业安保机构。这种机构,受人钱财,专门替人保护财富与人身安全,名叫“标行”,这里的“标”是“标签”的“标”。明末小说《金瓶梅》第五十五回就提到,西门庆“家里开着两个绫缎铺,如今又要开个标行”。到清朝,负责金融业务的票号出现,“标行”的“标”字,才改写为“金字旁”的“镖”。本书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镖行其实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出现的。镖行兴起跟两件事情有关,一个是交易增多,一个是盗匪出没。早在明朝中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更新,粮食产量增加,尤其是在江浙地区,农民会把多余的粮食卖出去换钱。有了空闲时间、空闲人手,农民还会搞个副业,赚点零用钱。另外,张居正主政期间推行了“一条鞭法” ,要求农民把所有的赋税徭役,全部折合成银两交给国家。因为官家只收银子,市场上的交易便更多了。 只可惜,“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才半个多世纪,明朝就灭亡了。 随着清军入关,中原的生产力遭到重创,富庶的江浙地区甚至出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屠城事件。真正稳定的商品经济和大规模交易,得等到康熙、雍正时期天下安定才具备。 镖行出现,还需要有一个要素,这就是盗匪出没。今天,我们会把交易和抢劫清楚地区分开,一个合法,一个不合法。其实,最初的交易,经常伴随着抢劫行为。 所以,古代中国习惯“日中而市”,因为光天化日之下,便于管理控制,可以及时阻止暴力抢劫行为。 镖行的出现正是由于这种与交易相伴的抢劫。哪里交易多,抢劫也多呢?镖行诞生跟一条运河有关,这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是在隋朝修建的,从杭州到北京,贯通南北。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在北京,朝廷更要依靠大运河把江南的财富源源不断输送到京城。大运河很重要,但沿途情况很复杂。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清代,运河纵贯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四大省区, 途径不同地区,民风民情复杂。中国有句俗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同理“靠运河,吃运河”。运河上,许多官家运粮船来来往往。运河两岸也陆陆续续出现许多黑社会团伙,或者偷,或者抢,运河上的运粮船不堪其扰。 为此,清代特别设了官衔高达二品的“河道总督”,负责综合治理运河和黄河的事情。 既然这些人敢偷抢官船,在太岁头上动土,对于民船就更不会轻易放过。尤其是商人长途运输大批量货物的时候,更少不了贼惦记。为了能安安稳稳地完成交易,商人们不得不请一些“保安”协助运送货物。镖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镖行初期规模非常小。常常是三两个习武之人,在交通枢纽之地,等候要求保护的商旅。他们推着一辆小车,车上装着武器和生活日用品,为了醒目,车上常常插着一面小旗子。过境商人和他们谈妥彼此的权利、义务以后,就推车上道,送上一程。 有不少人都怀疑,商人为了财产安全,临时雇两个人一起上路,路走完也就散了,这样的活儿,真的能算作“行业”?担得起“镖行”这个名吗?其实镖行和保护对象之间,不是简单的雇佣与受雇关系。随着镖行发展,在雍正年间,这种自由“受雇关系”已经上升为权利义务明确的“商业合同关系”。比如双方会约定,镖行如果丢镖,要照价赔偿。你看,这正是对等的商业合同关系的集中反映。这也就是保镖作为行业独立存在的标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镖行》2.第一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