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浅说》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讲到这里,你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人类面对深海,未知远多于已知。对深海的探索,不仅是在扩展我们对海洋的认识,还在颠覆和修正着我们已有的认知。不过说到底,对海洋的探索研究,主要的目的还是服务人类自己。第三部分,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人类自身,看看长久以来我们如何处理与海洋的关系,以及面对海洋这个舞台,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开展合作?说到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我想带你看看人类对海洋的开发情况。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比如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开采利用,你一定不陌生,不过,我这里想特别跟你介绍的是深海的生物资源。利用生物资源的常规操作,你应该也很熟悉,就是拖网捕鱼。拖网捕鱼主要集中在浅海,可是近年有向深海推进的趋势。要知道,深水鱼比浅水鱼更经不起过度的捕捞。对这些资源,我们的思路要从捕捞调整为保护。保护什么呢?保护的是深海的生物多样性,这背后是深海生物的基因资源。基因资源是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新的方向,它关注的不再是通过渔业获取动物蛋白,也就是吃肉,而是在于深海生物身上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它们有的能适应高温高压的环境,有的能在缺氧的环境下生存,还有的则有极长的寿命。这些特殊功能背后,其实都是特殊的基因和化学物质在发挥作用。结合最新的生物工程技术,科学家就能尝试利用这些基因和化学物质,解决人类遇到的问题。比如这本书提到,有一款在西班牙上市的抗癌药物,就应用了从一种地中海海鞘(qiào)中获得的成分。面对丰富的海洋资源,人类往往有一种“淘金”的狂热冲动,就像当年发现新大陆后,人们蜂拥而至、攫取资源。可是作者在这本书里提醒我们,在海洋面前,应该收敛起这份狂热,意识到我们对深海认识的局限。其实,不止在深海的认识上我们有巨大的盲区,面对海洋这个舞台,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都存在着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我来带你看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海洋国际管理的无序状态。在陆地上,除了一些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国与国的边界是清晰明确的。可是到了海上,“国界”这个概念就变得模糊起来。可能你也想到,“国界”的争夺,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源。比如在日本海的南部海域,一块郁陵盆地内,蕴藏着可燃冰和石油资源。盆地上的小岛,就成了日本和韩国常年争夺的对象。这个小岛日本叫竹岛,韩国叫独岛。小岛的面积不大,加上周边的礁石,总面积只有20个足球场大小,而且缺乏淡水供应,但因为海底资源的存在,这个小岛成了两国争夺的焦点。表面上是国家间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折射出的是海洋国际管理的无序状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进入海洋的时间并不长,积累起来的管理经验几乎都来自陆地,并不适用于海洋,比如“西兰公国”这个例子就令人啼笑皆非。二战的时候,英国为了抵御德国轰炸机的空袭,在距离东海岸外大约11公里的海域,修建了一批平台作为海上碉堡。二战后的1967年,其中一座废弃平台被一位名叫罗伊·贝茨的退役军官接管,他宣布在那里成立“西兰公国”,他本人登基称王。你看,离英国这么近,公然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你肯定也能想到,英国政府一定不会同意。可是英国最后败诉了,法院判定“西兰公国”所处的平台在英国领海之外,属于公海上的事务。英国政府没办法,为避免有人模仿,只好把其他相似的平台拆掉,但是“西兰公国”却一直存在着,并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但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发行邮票、货币和护照,而且作为法外之地,还公然为一些非法行为提供支持。这个“西兰公国”今天依然存在,虽然“开国国王”罗伊已经于2012年去世,但是其亲属依然继承了“王位”,延续着统治。讲了这么多,我没有提“西兰公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讲出来你可能都会觉得可笑:只有550平方米,还不到一个足球场的十分之一,常住人口很少超过5人。从“西兰公国”这个例子,你应该能体会出国际海洋管理秩序的混乱。不过这些还都是明争,在海洋权益的争夺上,还存在着不少暗斗,甚至打着科学的旗号谋取军事情报、进行军事部署。比如在冷战期间,1974年,美国打着深海开矿的幌子,打捞苏联沉没的核弹头潜艇。1968年的3月,苏联装有3枚核导弹的潜艇发生事故,在太平洋的中部深水区沉没。苏联想了很多办法都找不到沉船下落,只好放弃。反倒是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发现了沉船的位置。在冷战紧张的背景下,这对于美国可谓天赐良机,捞起沉船,就能获取到苏联的核机密。但是,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把一条近2000吨的潜艇从5000多米深的海底捞起,还得偷偷进行,这些在当时属于顶级的技术难题。 巧的是,沉船所在海域,正好是太平洋金属矿产锰结核区,美国中央情报局请亿万富翁休斯出面,以他的公司采集锰结核的名义来打捞潜艇,他们研发了勘探开采船,发明了将核潜艇抓起、提升的整套设备。最后实地打捞的时候,设备成功抓住潜艇,但是上提到三分之一高度的时候,潜艇发生破裂,只捞上了潜艇的前部,大部分又重新沉回海底。有意思的是,这项秘密计划伪装得非常成功,在太平洋海底的开采作业,鼓舞了各国深海开矿的技术热情,之后有不少国家投入到真正的深海矿产的科研探索之中。这个事件的结局如何呢?打捞失败后,美国政府准备再次尝试,结果这项秘密计划被媒体爆料,轰动了全美,引来美国民众的问责,计划才最终告吹。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面对海洋资源和权益,难道人类之间只有不断地争斗吗?当然不是。深海探索是属于全人类的宏大课题,没有哪个国家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这篇解读的最后,我想带你看看一项国际合作计划,它被称为“深海研究的奥林匹克”,总共吸引了全世界5000多位科学家参与,这就是大洋钻探计划。大洋钻探,就是科学家在各大洋的海底下钻井,想要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这项计划开始于1968年,历经50年不衰,至今仍在开展,而且,科学家们还在研讨和部署2050年前的科学计划。相比于“上天”,“入地”要困难得多,主要原因就是地壳太厚了,以目前的技术手段,人类还没法钻穿地壳,深入到科学家最想了解的地幔部分。所以,你应该也能想到,技术难度越大的地方,也是新技术突破最容易涌现的地方。大洋钻探就是将世界各国科技的精华都集中到一条钻探船上,幸运的是,过去50年来,这项计划不断带来亮眼的成果。比如,你可能知道,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而证据的来源正是大洋钻探。所以你看,大洋钻探计划可以称得上是国际科学史上的奇迹,能将世界各国顶级科学家凝聚在一起,这就是深海探索的魅力,也是海洋的魅力。
《深海浅说》4.第三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深海浅说》4.第三部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