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浅说》3.第二部分

《深海浅说》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讲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感受到,目前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深入。如果再往海洋深处走,你的认知会被进一步颠覆。举个例子,不少人会认为,深海的海底就是地球上万事万物的终点,可是科学家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海底是漏的。这太有意思了吧?难道海底下还有其他东西,跟海洋连通着,而且时常发生着交换?的确是这样,说海底是漏的,是因为从海洋底下真的有流体在跑出来。比如,大洋的中央有很多热液,大洋的周边有很多冷泉。我们先说热液。你可能听说过海底有“黑烟囱”,这其实就是热液形成的。深入海底下深处的水与上升的岩浆接触后,顺着海底的裂缝处喷涌而出,看上去像是冒出来滚滚黑烟。热液富含金属元素,冷却后在喷口沉淀,层层叠叠就形成了“黑烟囱”,而且在热液附近还发现了热液生物群。作者讲到热液时还提醒我们,很多科普书说美国“阿尔文号”是在1977年意外发现的热液黑烟囱,其实不对,真实的情况是,1977年发现的是热液生物群,在1979年才第一次发现黑烟囱。作者还特意强调,深海热液的发现,是学术界多年努力取得的突破,并非偶然的巧遇。我们再来看冷泉。冷泉,顾名思义,温度并不高,主要成分是甲烷。冷泉里的甲烷主要被包在水分子里,形成天然的气水合物,这个东西你一定听说过,就是可燃冰。平时可燃冰埋在海底下面,只有流出来才会变成冷泉。不过,要说从海洋底下跑出来的流体,热液和冷泉的数量都不算大,真正数量大的是海底下面的地下水。海底下面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地质活动。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下降,露出了大片的陆地。这时候降水一方面汇流入海,另一方面就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等到冰期结束海面回升,这些地下水就储存在海底下面,长久地保留下来。一旦有板块活动出现裂缝,地下水就会重新跑出来回归海洋。所以你看,过去我们认为,到海底,就算到头了。但是真实情况是,海底是一个双向的世界,既有从海面向下的运动,也有从海底向上的运动。海底是漏的,深海海底绝不是地球上万事万物的终点,这颠覆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仅如此,人类对深海的进一步探索,还在不断颠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过去我们认为,深海是一片死寂的,传统观点是“万物生长靠太阳”,200米以下的海洋既然照不到阳光,生物也就没法生活。可是进一步的深海探索发现,深海海底,尤其是水深2000到3000米的地方,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之一。你可能会好奇,这里的生物依靠什么生活呢?它们的生活来源只有两种,“一上一下”,“上”指的是从上面掉下来的生物活体、尸体和粪便;“下”指的是海底下面提供的能量,通过化学合成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应该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海底有热液,也就是黑烟囱。黑烟囱的附近生活着热液生物群,比如体型巨大的管状蠕虫,长度通常有一米多,最长的达到两米五。有趣的是,这些管状蠕虫既没有嘴,也没有消化器官,换句话说,它们没法主动吃东西。它们能活下来主要依靠的是细菌,细菌依靠热液的热量和硫化氢,通过化学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给这些体型巨大的管状蠕虫。我们都知道食物链,其实在一片漆黑的海底深处,也有一条黑暗食物链,管状蠕虫与共生的细菌在最底层,上面是以它们为食的软体动物,再往上就是吃软体动物的鱼和螃蟹。深海的探索,颠覆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基本观念。深海化学合成作用与黑暗食物链的发现,大大拓展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不过到此为止了吗?并没有,再往下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海底下面的深部生物圈,进一步颠覆了我们对生命概念的认识。所谓深部生物圈,指的是在海底下面上千米的岩石和地层里,还生活着数量巨大的微生物。他们被封存在地层孔隙微小的空间里,依靠地层里的有机物生存,因此新陈代谢极其缓慢,这也导致这些微生物的“寿命”极长,动辄以万年甚至百万年计。当然了,这种长寿并不值得我们羡慕,因为微生物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生活质量”就更谈不上了。你可能会问,发现这些“长生不老”的微生物有什么用呢?其实,至少有两方面的实际价值,一方面这些微生物在告诉我们,它们正采用与我们以往所知不太一样的方式进行着生命活动,这对于科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这种生命现象也提示我们,像地球表面一样要有阳光,这样的生存条件要求太高,但是具备深部生物圈生存条件的天体在宇宙里数量可不少,这就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的方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深海浅说》3.第二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