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的经济学讲义》3.第二部分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讲义》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向大萧条。当时最可怕的是失业,美国有1400万失业者出没在街头或救济所,乞求能找一份工作。许多家庭缺衣少食、消费匮乏,工厂商品滞销、大量倒闭,牛奶被倒进大海、牲口被杀掉掩埋,经济陷入了瘫痪。 经济学家想不通是什么问题,更无法给出解决方案,因为按传统经济理论,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如果商品滞销,通过降价就能卖出去,如果有大量失业,工资就会降低,工厂就会增加雇佣、扩大生产,高失业和低投资不可能长期共存。 但事实就在眼前,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发生了,该怎么解释呢?当时凯恩斯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理论,叫总需求不足。为了解释这个理论,克鲁格曼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我把它的美国背景换成中国语境,来向你介绍。 假设你是一位幼儿的家长,在小区里参加了一个保姆合作社,跟其他几十位家长达成协议,在有人需要出差或休假的时候,把自己的小孩托付给其他人照看,并且为了公平和便利,你们印制了一堆保姆票证,每家发20张,用来交换彼此的保姆服务。 通常这个设计没有问题,大家互助互利,彼此合作。但是到某个时候,比如十一长假之前,每个人都想积攒票证为十一外出度假做准备,问题就来了。你们都想囤积票证,因此尽量不外出,坐等别人购买你的保姆服务,结果是,当每个人都有这种倾向的时候,工作机会就越来越少,到最后消失了。 你看,这就叫总需求不足,你们的合作陷入停顿,不是因为服务质量不行或供应能力不足,而是缺少有效的需求,大家都想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所以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就业。大萧条也是类似的道理,经济不景气时大家不敢花钱,导致商品卖不出去、厂商解雇工人,失业率上升,人们更不敢花钱,陷入了恶性循环。 怎么办呢?对保姆合作社来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发更多的票证,让大家不用囤积票证,随便外出,这样保姆工作就会多起来,导致更多的人愿意外出,使你们的合作社恢复正常。大萧条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必须向经济中注入更多的货币,才能刺激总需求,重启经济。 所以凯恩斯认为,用技术手段就能对付经济危机,包括两套修复工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用保姆合作社的情景来说,假设你最近必须频繁出差,手里的票证不够用,就向管理层建议说,设立一个票证调剂中心,大家需要的时候可以向它借票证,归还的时候付一点利息,这样虽然多了一点代价,但可以满足大家的灵活需要,因此得到了采纳。 在这个新的设计下,大家可以随时借债,不用积蓄太多票证。而管理层也发现了一个管理组织的新办法,如果某个时期大家都想待在家里,缺少彼此照顾孩子的机会,就降低借票证的利息,鼓励大家外出。相反,如果在某个时期大家都想外出,很难找到保姆,就可以提高利息,减少大家外出。 你看,这就像在现实中有个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通过提高利率使经济降温,这就是货币政策的第一步。 货币政策的第二步,是直接增加货币,比如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就相当于向经济注入了货币,增加人们的购买力,直接刺激总需求。但即便有了这两步,经济危机也不一定能解决,因为货币政策可能遭遇一个黑洞,叫流动性陷阱。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将利率降得很低、甚至接近于零的时候, 货币增加会遇到一个横断区,在这个区间人们只想持有现金,不愿将它用于投资和贷款,央行增加的货币都会留在企业或个人手中,无法刺激总需求。 到了这一步,货币政策就失效了,只能转向财政政策,也就是政府直接花钱,增加居民收入,撬动企业投资。比如政府花1个亿搞基建,有的钱买水泥、有的钱发工资、有的变成企业的利润,不管怎么样,拿到钱的企业和个人,至少会把一部分钱花出去,变成另一些人的收入,这些人再把钱花出去,不断延伸,最后会产生好几倍的市场购买力。 所以政府如何花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启动市场的杠杆,就算雇一批人挖沟、再雇一批人填沟,看似是浪费,但能防止工人失业,避免社会生产力闲置,还是合算的。这不是开玩笑,后面你会看到事实。那么政府的钱从哪儿来呢,可能是印钞,也可能是赤字,但不用担心,因为流动性陷阱区间的存在,这些来源各异的钱会被企业和个人吸纳,因此不会抬高利率,也不会造成通货膨胀,而是能增加就业和产出,达到经济复苏。说到这儿我们总结一下,对凯恩斯来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总需求不足,可以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来解决。轻微的衰退用货币政策,也就是降低利率、增发货币;严重的下滑用财政政策,也就是扩大政府开支,撬动经济重启。除此之外,经济生活的其他大部分都可以留给市场来处理。 所以,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改良理论,它对市场制度下的经济危机的诊断和疗法,是要修复它而不是推翻它,是要救助它而不是放弃它。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些针对经济危机的救助措施管用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讲义》3.第二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