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2.如何为孩子步入成年世界做好准备

《准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首先第一点就是项目式学习。

什么叫项目式学习呢?在萨米特高中,没有任何一个课堂像我们想象的学校一样,一个老师站在台上讲课,底下几十个学生听,没有。你走到任何一个教室里边去,你发现学生是扎堆的,这边有一小堆在忙他们的事,那边有一小堆在忙他们的事,然后老师有时候跟这些学生聊聊天,跟那些学生聊聊天。或者老师站在吧台那儿,等着学生来问他问题,就这样的一种状况。没有上课的这个结构了,压根没有了。

原因是她有一次去别的高中听课,坐在后边,听那些高中生在上历史课。听了一阵以后,她就问那个学生:“你们这是在学什么呢?”那学生说:“历史啊。”她说:“我知道这是学历史,历史课嘛,学历史。你学到什么了呢?”然后那学生说:“挺无聊的。”因为学生没有参与,学生全部都是照本宣科地记录。抄下来,抄多少遍,回家答题。

而萨米特高中要求的是,我们要能够制作出很多基于现实生活的课题。就是孩子们学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来自于你要解决你自己身边的问题,这个东西就是老师的新责任。

就是我们过去觉得,老师最重要的责任是讲课,而在萨米特高中,没有老师需要讲课,那你说学生怎么获得知识呢?学校会给学生发一个课程列表。就比如说你要学数学,整个高中阶段的所有数学知识,都在这个数学的课程列表当中。你要看,点开一个一个看就好了,想要自学就全学了,就等于把老师上课的这个任务彻底解放掉了。

而实际上,我们这次经过了疫情的远程教学以后,你就会发现,讲得好的老师有那么几个就够了,有的老师虽然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但是这个老师讲不明白,他还未必有那个萨尔曼·可汗讲得好,所以我们只需要把全中国讲得最好的老师的课程录下来,成为一个列表放在那儿,让学生自学就好了。

那老师的责任是什么?不是说把老师开除掉。老师很有用,你看啊:“老师要制作课题,课题项目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或是一种挑战,该问题或挑战必须与学生本人或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克服挑战。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及时的反馈,并采取行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

这并不是说,学生就不需要去了解工业革命或者生命周期的有关知识,他们还是会学习这些知识,只不过是通过完成某个具体的课题项目来实现,项目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你比如说,在教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时候,他们就会出一个课题,叫作“工业革命:产品的故事”。就是让学生去找到很多工业革命时代所产生的产品背后的故事。在研究这些故事的过程当中,这些孩子们自然会了解工业革命的很多背景,因为课程的列表在那儿放着。

然后比如说理科的一个课题,叫“电力屋”,就是让孩子们从工程师的角度去设计一个电力屋,那你就得了解,这个电力传输的原则、原理。还有一个让孩子了解新闻和编辑的课程项目,叫作“亲爱的编辑”,在这个项目当中,要求学生亲身扮演作者、新闻媒体记者的角色,让他逐渐认识到,这些东西是怎么运作的。

我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有一种感同身受,我当过几年大学老师,也是教传播学。从第一节上课的时候,就告诉学生说,咱们班现在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去注册一个公司。然后你开一家传媒公司,你给自己起个名字,你的目标是什么。

然后,当我们讲报纸那一章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出报纸,当我们讲杂志那一章的时候,我让他们研究杂志的历史,出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我能讲的部分相当少,都是学生讲。因为有项目导向,他们觉得特别好玩,他们就好像自己在创业一样,去筹办一张报纸,筹办一个杂志。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的那些关于报纸和杂志的知识,他都知道,甚至他比我要求的知道得多得多。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出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项目制。

“这些课题项目并非临时植入的,它们是学生的日常作业,深入探讨、规划、调研、制作模型、写作和大量的批判性思考,取代了单纯的授课,学生和老师一同完成这些课题……”最后这句话很重要,“它们不是甜品,它们是主菜。”

今天我们也有很多学校在尝试给学生布置一个大的小组训练,但是我们往往把它当作是“甜品”。就是你得首先听老师讲课,学会做选择题,学会考试,其次你来做一个这样的项目。

在萨米特不是这样,在萨米特是没有听课的这部分,所有听课的部分都是你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的。但是你要完成的事,最重要的是完成这个课题,在学习课题的过程当中,把历史、生物、地理、英文、数学,包括物理这样的东西,逐渐学会。

我知道很多家长和老师最担心的事是什么,就是行不行。你这样搞,你没有经过考试大纲,到时候考试考不过怎么办?

经过实践证明,萨米特高中的这些孩子去参加标准化考试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改变美国的考试制度,美国的考试依然是标准化考试,有ABCD你要选择、要去答题的——他们的表现比其他高中的孩子要优秀得多。就是你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一旦有了兴趣,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他记住一个东西会变得更加容易。

而且你别忘了,你有一个播放列表,你有一个给他提供知识的整个的框架。所以当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所研究的“电力屋”“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来听课的别的学校的老师就会问这个校长,问塔文纳说:“这是你们最好的学生吧?”意思是,你们把最好的学生拿出来给我们展示,做这样的案例。她说:“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这样,我们普通的就这样。”因为他们的原则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

你想,她的目标是百分之百都能够考上大学,这个在美国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美国很多工薪阶层的孩子,尤其是底层的这些有色人种的孩子,他从一开始就是放弃上大学这件事情的,他们家里人都没有打算让他们上大学。但是这个老师绝对不放弃他们,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想办法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是必须得能够经过标准化考试的。但是他们敢于用项目制,实践证明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他们历史课上有一个老师,做了一个设计,特别有意思,就是说:你现在要时空穿越,你要到南北战争的时候去见林肯,有一个事要跟林肯汇报,请问你的行李箱里都要装什么东西,并且告诉我为什么。

你看这个话题,特别有想象空间。假如你认真思考一下,你要穿越到清朝,咱们现在回去,没有电,没有火车,没有飞机,然后你回去要办事,你现在只能带一个行李箱,带什么东西能够帮助你在那个时候活下来,能够在那时候完成很多工作,哪些是生活必需品。你必须得了解当时历史发生了什么事,其他人怎么过日子,其他人穿什么、吃什么、怎么跟人打交道。

所以这就是让孩子一下子开启了一大片学习的空间,他需要学很多东西,才能够解决这个旅行箱的问题。这个东西不是游戏,不是穿插在讲课过程当中的一些“甜点”,这个东西就是课程本身。因为你要完成这个行李箱的东西,你就得把那些列表当中的课程自学了,这种学习方法叫作PBL。

PBL就是基于项目制的学习方式,我没有去萨米特高中参观过,但是根据这本书里面所写的状况,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标准化考试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我非常大的一个收获,这是项目制学习。

第二个原则叫作自主学习。塔文纳就问自己,也问老师们:你们能够看孩子看到多大?就假如这个孩子是被我们盯着学习的,是被我们要求上自习,然后站在旁边巡视、看着他,能盯到什么时候?我们上过高中的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高中一过,不学了,对吧?到了大学以后,有很长一段不适应期,没人盯着,怎么学习?所以很多孩子出问题都是在大学,大一的时候就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他的自律性彻底被破坏了。所以她认为,要想让一个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叫作:精通、自主和目标。

要让一个孩子给自己定一个高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要能够实现他对学问的精通,而且他是自主来掌握这些东西。

她说有一天她在学校里转,看到几个孩子凑在一堆,在那儿学化学。她就凑过去看:“你们在学什么呢?”然后那几个孩子说:“我们几个准备参加大学的化学预科考试。”然后这个校长就有点吃惊,校长说:“咱们学校没有提供这个课程。”

大家知道美国的课程分很多级,最高级的那个叫AP,就是大学预科的课程。有条件有能力的学校,才会开很多这种AP的课程。AP的课程是很贵的,就一般来讲,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会为自己的孩子专门请大学老师过来开课。

有一次我问一个那种著名的高中的老师,我说:“你们会为多少个孩子请一个教授?”因为有时候,就这一个孩子数学特厉害,你为他专门请一个教授,成本很高。然后那个老师说:“一个,只要有一个孩子学到这种程度了,我们就会为他请能够开AP课程的教授过来。”我当时觉得很惊叹,这个教育的投入真高。

但是像萨米特这样的普通学校,它不是一个贵族学校,不是一个私立高中,他们没有那么多AP的课程,但是这些孩子们在那儿研究学这个课程,要参加大学的预科考试。因为考完大学的预科考试,有个好处是他上到大学里这个学分是认的。你在高中阶段学完了很多AP的课程以后,你到了大学里这个学分就有了,就不用再学了。然后这个校长很吃惊,就问说:“学校没有提供这个课程,你们怎么学?”

这几个学生告诉校长说:“我们几个都是对化学特别有兴趣的人,我们觉得学化学很有意思,我们就自学这个东西。”怎么自学呢?说可汗学院里有所有课程。就是可汗学院已经把什么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这些课都录好了,在那儿放着,又不要钱,我们要学,自己学就好了。这叫作自主。

我跟中国很多教育机构聊过天,就是那些辅导班,那些教育机构,都聊。我说:“你们做的线上课程能不能够支持一个孩子自学,把到高三为止的东西学完?”他们说没有任何问题,就是现在的社会性的学习,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我们传统的学校都没法想象的,他们把课程尽量地做到生动、有趣、好玩,考虑到人工智能,然后选最好的老师,重金把这个版权买下来,做这样的课程。

可惜在哪儿呢?就是我们线上这么多资源,和学生的时间是矛盾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量的时间是要在学校里上课,然后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繁重的作业,所以你现在如果跟这些学生们说,你去上那个课外的课程班,你去听那些老师们讲,他根本没有时间。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你想想看,这些学生如果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他就不需要听老师讲课,而是去自己追着课程上的话,那就是海阔凭鱼跃了。

因为连大学的课程在线上都是开放的。一个真心想学习的人,哪怕像我这样,40多岁的一个中年人,假如现在立志说,我要学习,我想学什么东西,在网上都一定能够找到资源,并且能够学得很好,而且是最好的老师在教。

这就是萨米特的方法,它激励了孩子们自主安排学业以后去学AP的课程,去学大学预科的课程。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才是一个学校应该给到孩子的,最重要的内驱的东西。就像我们前面讲过内驱力,讲过《自驱型成长》这样的书,其实观念是一样的。那么他们总结下来说,怎么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形成精通、自主和目标感呢?有这么几个能力。

第一个,SMART原则。我们说Specific,就是有特定的目标;Measurable,可衡量的;然后A是可以实现的;R是Realistic,现实的;T是Timebound,有时间要求的。
这个是工商管理里经常用到的一个工具,就是他们要在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就教会他用SMART原则来给自己设定目标——我打算在什么时候,学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哪些指标可以度量我所学到的这个状态。

绝对不是放羊,绝对不是跟孩子讲,好,现在上了这个萨米特了,你们随便吧,三年以后见。而是每个月、每一周都要问孩子,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怎么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这是第一个,SMART原则。

第二个,随机应变。就是我这个部分学得不好,我决定再学一下;我这个地方很快学会了,我决定往下走,我要去学更多的东西。这是随机应变的特征。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就会发现,人跟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你比如说,现在我们的孩子们在一个教室里,就算小班也有30个人,很多学校还是60个人的,人很多。一个老师在台上讲课,怎么可能照顾到30个人的不同状态?所以势必有其中一部分孩子觉得很无聊,觉得这讲的都会,布置作业也布置得都一样。

我儿子有时候回家就抱怨,说为什么不爱做作业,因为早就会了,但是还得做那么多遍。但是也势必有一些孩子根本不会,根本听不懂。但是老师不可能照顾那些根本听不懂的孩子,他只能够讲一个中间状态,所以最后就导致在课堂上上课的效果不好,因为有人没兴趣,有人听不懂。

那所以如果你自己掌握节奏,你就要随机应变。听不懂的部分,你就要多下点功夫,再多做几道题,然后会了的部分,你就可以接着往前走。一个小孩如果真的被激发起来,用自学的精神去努力学习的话,咱们现在中小学那些课程,浓缩在三年之内肯定学会了。那些东西没那么难,但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把这个节奏压缩以后,没法儿随机应变,你只能够按照这个节奏来。

第三个叫作寻求挑战。就是一个孩子不能够只学自己擅长的东西,只学自己会的东西,所以他们激励孩子说,你要给自己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

我去美国访校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绝不允许一个孩子高四毕业之前说“我把你们的课程学完了,我现在不用学习了”。学校是不能允许这种状况出现的。你只要学会了、厉害了,学校就给你请更好的老师,去给你教更难的课程,要始终保持给这个学生挑战。但这是外部的挑战,这是学校安排的挑战。

萨米特要求,学生自己在制定SMART目标的时候,你要能够寻求挑战,你要能够不断地让自己学得更难一点,这是第三个特征。

第四个叫坚持不懈。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必须得能够忍耐,你必须得能够吃苦,你必须得能够反复地进行,你才能够坚持下去把它学会。

第五个能力叫直面挫折。就是这次没做好,这次不会,不要紧,直面挫折,下次再来。

然后第六个叫适时求助。适时求助就是,真的不会了,找人问。

那你说,这六个能力是怎么培养的呢?就是他们所有的老师在跟学生互动的时候,在不断地发现学生体现出这六个指标当中的某一个。你比如说在那儿听课,你会听到这个老师跟那个学生讲:“你刚刚的这个态度,就表现了寻求挑战,这个很好。然后你刚刚这个态度是表现了适时求助,那我愿意帮助你。”

就是他不断地告诉孩子说:“我们作为老师,我们作为学校,要教给你的是这六样东西,学那些知识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去想办法。但是我们要教给你的,是这六个素质。这六项素质教会你了,你就能够活到老学到老,你就能够真的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了。”

我觉得这个是相当厉害的know how(知道如何去做),就是他们真的找到了这个点。因为我们老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是中国的俗语。但是什么才是那个打鱼的“渔”?我们过去觉得,解题思路就是打鱼的“渔”。不对,解题思路是那个“鱼”,就吃的那个鱼。但是学习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这种设定目标的方法,寻求挑战的这种状态,然后适时求助的这种方法论,这个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工具。

那你说有没有人担心,孩子如果不会呢?就是说你这个设想的前提是这个孩子特别明白。但是这孩子如果就是不懂呢,怎么办?她说这种案例太多了。

比如说书里面有一个孩子,叫威尔,威尔这孩子三周一事无成。他到这学校以后,整个三周时间,老师说他啥都不学,别人打开电脑,他也打开电脑。然后别人在那儿做项目,他就坐在旁边看,就发现这孩子完全没有学习。然后这个校长说:“你觉得他真的没有在学习吗?其实他也在学习,他在学习什么叫自由,他在学习什么叫自己掌控。他只是对这个事不适应,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耐心,然后引导他。慢慢让他感受到这个自由是真的,不是一个陷阱,不是有人骗你,不是有人等着收拾你,你这样做是你的选择。”但是老师照样要经常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担心,是怕失败,说那万一这个孩子这样坚持下去,不学怎么办,那不就失败了吗?

怎样看待失败?塔文纳说,失败只有在两种前提下是有意义的。首先,个体确实从失败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并且因此而有动力再次尝试;其次,失败不会永久地排除未来的可能性。比如说,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失败的结果是他可能会丧命,那这种东西你是不能够忍受的,因为这种失败是会导致他没有再尝试的机会了。但是如果这个失败能够让他学到一些东西,能够让他反思,并且他还有继续尝试的可能性,那么这种失败本身就是学习的一个过程。

不用过度地担心失败。我们现在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太担心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孩子错过一个礼拜,家长就已经焦虑了。但是你想想看,古时候谁规定一个孩子几岁上大学呀?根本没有。是现在我们觉得,一个孩子如果18岁没有上大学,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那你看犹太人,以色列人,人家毕业以后好几年都不上大学,又是当兵,又是环球旅行。他们上大学都20多岁了,这只是节奏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够容忍。

塔文纳有一次特别受启发,她说失败这个东西为什么跟学习有这么大关系?她看她的儿子玩一个游戏,很新的游戏,叫作切绳子。我也不知道那游戏什么样,反正就拿手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然后妈妈坐在旁边,看儿子玩那个切绳子,儿子也不太会玩。然后妈妈就说:“错了,不对,你看你又输了。”然后儿子就说:“妈妈,游戏就是这么玩的呀。”过了没多久,他就学会玩那个游戏了,很快就玩得非常溜了。塔文纳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反思,她说为什么孩子学游戏这么快,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他可以在游戏里死一万次。他在游戏里死一万次他也不怕。无所谓!对吧?
他说游戏就是这么玩的:game over(游戏结束),重启;game over,重启。就是不断地弄,很快他就学会了。所以你看,再笨的孩子,说这孩子不行,什么也做不了,他“吃鸡”怎么那么厉害呢?为什么再傻的孩子都能“吃鸡”,都会打游戏,原因是什么呢?

我也是不倡导小孩子玩游戏的,但是你要从游戏当中学到一个教育学的原理,就是他在那里面不惧怕失败。假如你现在告诉他说:一辈子“吃鸡”就这一次机会,你吃不好,今后一辈子不许吃了,那他肯定学不会。

但是我们今天对于孩子学语文、学数学、学英语,我们的态度就是,这个考试可是很重要的,这考试考不过就完了。所以你看,我们很多孩子为什么考试要作弊呢?那天我跟同事聊起这个话题,同事说了一个案例,我觉得特别好笑。他说,高考模拟考试他们班同学还作弊,然后他就很纳闷,说高考模拟考你作什么弊,这个没必要作弊。那孩子说习惯了,作弊作习惯了。就是孩子们考试为什么要作弊,是因为他只有这一次机会,或者他认为他只有这一次机会。所以他根本不是出于学习的态度,去面对考试、面对学习。

所以我想,如果我将来办一所网上的学校,我就允许你考一万次,随便考,每次考试考零分都没关系,第二天就可以重新考。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你真诚地面对自己有没有学会,而不是看自己失败过多少次。

但是我们的教育当中,给孩子创造了特别大的面对失败的压力,他不敢失败,导致他不敢重复尝试,不敢一次又一次地学习。所以从三周一事无成的威尔的身上,我们就能够看到老师们内心当中那个焦虑、不淡定。但实际上你要知道,这个孩子也在学一些东西,所以他慢慢地开始融入到班集体当中,慢慢地跟着别人一起去找目标学习,最后成绩提高了,上来了。核心是你得能够让孩子知道他是为自己而学习。

我讲到这儿的时候,各位有没有想到,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不管教的勇气》。那本书的作者就说:“如果一个家长不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他是为了自己学习,那么你使多大的劲儿都没用。”就是你最多把他逼迫得假装在学习,你最多把他逼迫得能够考上大学,让你心安理得,让你满意了,但你没法把他逼到让他爱学习。一个人如果不爱学习,上了大学毕业了,他照样不学习,一样。

所以我们要做的这个准备,是一个终身的准备,不是面子的问题。好多孩子被家长逼着上大学,就是面子。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大学,我的孩子不能不上,就这样的一个结果。

所以他们给孩子发知识点的在线播放列表,然后让孩子培养这六种学习的态度,这个才是最核心的自主学习的精髓。这是第二个模块的自主学习。

第三个教育方法,叫作反思中学习和成长。这个在学习上叫作“元认知”,什么叫“元认知”呢?就是你知道很多东西,那个叫作认知;你知道自己知道哪些东西,这个叫作元认知。如果你知道自己知道哪些东西,那么相应的,你也会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东西,你对自己的认知,有一个边界的了解,这个叫作“元认知”。所以要培养孩子能够反思、能够知道自己该学习些什么东西、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这件事怎么实现的呢?他们用的是导师制。你想想看,我们如果按照现在的教学方法,一个老师对30个、50个这样的孩子做班主任,他是不可能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导师的。我们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经常会找老师写推荐信,基本都是骗人的。为什么呢?老师都不认识你,老师只知道你的名字,只知道你考试的成绩,但是老师对于你的性格、你的行为习惯、你做过哪些事,其实根本不知道。那么多学生,怎么可能知道。为什么老师不知道呢,是因为老师每天忙着教学,批改作业,好多事要去做,老师根本没时间照顾每一个孩子。

他们把老师上课的任务解除掉了以后,实现导师制。就代表着一个老师只需要针对最多15到20个学生,而且他跟这15到20个学生是四年一贯制的,就等于从入学到毕业,全是这个老师在照顾这些孩子。所以他们还有一个温馨屋的设计,在这个温馨屋里,学生可以跟他的导师倾诉,讲自己目前所面临的状况,希望导师能够给予帮助。

然后让学生参与其他同学表现的打分和评选。比如说你的一个作业,是“旅行箱”这样的作业。做完了以后,让其他组的孩子给这组的学生打分。然后老师打出自己的分,再来跟孩子们校正。老师告诉孩子们为什么打这样的分、原因是什么,帮助孩子不断地修订自己打分的标准。逐渐你就会发现,孩子们学会了判断力。这种对于作品的判断能力,其实就是非常重要的反思的能力,它替代了老师下的那个评语。

我们过去经常会看到,包括现在我们在孩子身上依然能够看到,写了一个作文交上去了,老师写了几句评语下来,或者打了一个分下来。学生最关注的是什么,大家记不记得?

一看分就够了。95,好,走了。就是学生根本不会去看,不会说“我下一次这个东西应该怎么改变,怎么调整”,他只要看我打败了多少人就够了,看分数就够了。而它变成了让学生互评以后,学生会下很大的功夫写评语。

他们把这些学生写出来的评语给来参观的人看,大家都吃一惊,说一个学生,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能够从呈现方式上提出自己的意见,能够从这里的知识点的缺陷上,提出自己的意见。说这学生是专家呀!他怎么被培养成这样的专家的?就是因为老师帮助他,老师希望他们能够重新认识自己跟他人的学习,参与打分和评选的这个过程。这就是我们说的反思中学习,让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考试成绩提高、做项目之外,还要能够站出来观察自己的学习,观察他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元认知”的能力。

这些东西是来自于导师制的方法。这一个老师对他所管理的这十几个学生,了如指掌。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梦想,都非常清楚。

我在美国参观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学校。他们那个学校只有190个学生,一个私立男校。我们在说起其中的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时候,那个校长甚至能够说出这个留学生的成绩和打冰球的速度,然后他打哪个位置比较合适,他现在短板是什么。我说:“你是校长,你怎么会了解到这么细节的地方?”他说:“体育很重要,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当然这很奢侈,因为那学校人很少,地又大,又有钱。

但是对于萨米特这样的学校来讲,我们没有理由把它推到条件好这件事上,因为它条件并不好,它收的是很普通的工薪阶层的孩子,然后他们的老师也没有那么奢侈的配比。但是它不让老师花很大力气去准备教学,老师们就有精力来关照这些孩子。

第四个教育方法就是,要帮助孩子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怎么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孩子如果高中读完了,变成了一个小学霸,但是谁都讨厌他,那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方法。很多学霸在走上社会以后并不成功,原因就是学霸一辈子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强就够了,他不需要跟别人合作。但你知道在这个社会上,能够令你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并不是竞争的能力。我们没有人说:“我把他踩下去了,所以我成功了。”没有。那种人踩人的状况,都是我们戏剧化的结果。看电影,看电视,我们觉得好像是一个很恶劣的斗争的环境,《动物世界》这样的东西。

不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你真的能够做出贡献,最核心的能力是合作的能力。就是你能不能够团结很多人,能不能够跟很多人在一起非常开心地合作,这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独立、是不要跟别人合作、是自己的卷子不要给别人看、是找到一本习题集不能够被别人发现——这样的竞争性。

人际关系其实是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里,包括老师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更多地使用问题去引导。这部分大家可以去听我们讲的《高绩效教练》。

比如说一个孩子出现了状况,这个老师就会问:“此种情况下,你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你看这就是我们说的Goal,就是目标。然后你现在感受如何?这是事实。然后你表现了怎样的行为?这依然是对现状的观察。哪些措施起作用了,哪些没有起作用,为什么?然后,你有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你觉得他们的立场是什么?想要达到你的预期目标,你要做些什么?然后为了改善人际关系,你该做点什么?就是GROW模型。

这个她就是简单提了一下,实际上我一看就明白,这是我们所讲过的《高绩效教练》的一种方法。她要求她的老师用《高绩效教练》的方法来跟孩子们沟通,来激发孩子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比如说,他们问一个孩子“你将来想做什么”,孩子说“我想做一个牙医”。那为什么要想做牙医?孩子说“很酷,牙医很酷”。一般的老师跟孩子的对话到这儿就行了,但是在萨米特,他们就要求老师接着提问。

为什么觉得牙医很酷?牙医很酷的表现在你看来有哪些?你如何确认这些东西是真的?这只是你的感觉,还是说真的是这样?那有什么方法能够帮你更多了解牙医,你认识哪些人是牙医,怎么能够跟他们建立联系?怎么能够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职业?

这就是帮助孩子更深刻地去发掘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去了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工作的一个过程。用提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去探索自己的潜能。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他们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会做。新生入学的时候,他们给每一个孩子的背上绑一个气球,然后每个人手里发一支削尖的铅笔。基本上一看到这个场景,孩子们就已经很兴奋了,觉得撕名牌啊,对吧。老师就要求说,看谁的气球能够保持到最后。然后大家就开始拿这个铅笔互相戳。

你想,这多热闹,少男少女在教室里拿着铅笔追着戳,有的孩子甚至躲到桌子下边去。但是无一例外,到最后所有的气球肯定全爆了。全爆了以后,就把学生叫到一起,说现在全爆掉了,没有人成功,问问大家有什么样的体会。然后就有孩子会说:“我成功了!”老师说:“为什么你成功了?”他说:“我扎得最多!”这个老师就说:“我们没有规定扎破气球最多的人成功。”然后孩子们就陷入沉思,说这不公平。
然后老师会告诉大家玩这个游戏的深意,说:“每个人都可以寻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无需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利益之上。”

我们过去在用这些模拟化的游戏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通常有一个前提是“胜者为王”,到最后能够赢的那个人才算真正的成功。其实不是。大家互相扎,扎到最后全没了,如果我们不拿那根铅笔互相扎呢?那可能每个人背上的气球都会在。人跟人的成功维度是极多的,绝不意味着你战胜了别人就能够成功,你把别人搞糟糕了你就可以成功,这个是他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际关系的理念。

在校园文化当中,他们要求学生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彼此都是队友。任何一个团队,包括他们的老师团队,在组建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建立期、激荡期、规范期和执行期。这部分来自哪儿呢?我讲了一门课叫《可复制的领导力》,还有一部分没讲的,就是它的续集,是关于《高绩效团队》。所有团队都有这样一个生命周期,最后其实还有一个解散期,她没有提到。就是建立、激荡、规范、执行。

很多团队刚建立的时候整天吵架,打得一塌糊涂,大家就觉得完了,这没法搞,都是坏人。实际上不是坏人,而是你进入了激荡期。然后激荡期之后,就能够进入规范期,你要尽量地找到规范,让大家能够执行。然后到了执行期,高效地运转。所以她把带领团队这种方法,都教给他们的孩子们,教给老师们,让孩子们知道团队有激荡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为了能够更好地决策,他们引入了一套决策机制,把决策过程中的人分成了几个类型。比如说一种人叫D,就是决定者,这种人是做决定的;然后另外一种人叫作V,V是什么呢?有否决权的人;然后还有一种人叫P,Proposal,可以提议案的人;第四种人叫输入者,Input,就是你可以做意见提供者;还有一种人叫作MBI,是被通知的那一方。做一个决策的时候,通常团队里边就这五种人。

比如说他们学校定一个吉祥物,学校说,我们就是V,我们虽然不决定,但是我们具有否决权。假如你非得把吉祥物设计成一坨大便,那我不同意。谁是D呢?你们选出一个委员会,这几个人是D,他们可以做决定。那么谁是P呢?愿意参与这件事的人,你可以成为P,你可以提交议案。那么谁是这个I呢?这个团队背后还有很多人是支持者,这些支持者进行输入,给很多的信息和建议。由P提出建议,由D来做决定,最后决定好了通过V审核,最后告诉那些MBI,就是被通知方。

所有校园内部的决策,他们都用这种DPIV的方式,然后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很快孩子们学会了基本的议事规则,孩子们学会了怎么样在一个团队当中形成这样的角色。我们很多公司都没有形成这个东西,大家都是吵成一锅粥,最后不得已,一个大老板出来拍板说,这事我说了算。实际上经常是V替代了D。

V替代了D是很麻烦的一件事,V只具有否决权,他是守底线的人。但是你让这个V去做所有的决定,就会导致我们做出来的决定不够科学,因为他并不是那个操心的人,他并不是那个在研究这个东西的人。然后其他人又搞不清楚我到底是P还是V,或者我到底是P还是I,还是这个做决定的人,就会产生大量的矛盾。

他们在学校期间教会孩子们,怎么样处理不同的人进行决策的问题,然后不放弃组织中的任何一个孩子,同时倡导让孩子把合作运用到家庭生活当中去。你在这儿学了DPIV这样的东西,回家跟你爸妈试一下。咱们要做一个决定,今年春节去哪儿过年,然后谁是V谁是D,谁是提出问题的人,爷爷奶奶是被通知方,演练一下。很快,大家就能够学会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集体的决策。

这就是萨米特学校的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自主学习、反思式学习,还有帮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准备读书笔记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准备》2.如何为孩子步入成年世界做好准备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