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长期主义》。它的副标题是“关注短期业绩,更要投资长期增长“。
《长期主义》 内容简介
很多公司管理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是:想要冲击短期的漂亮业绩,就可能会牺牲企业的长远健康;而要想布局长期战略,又可能照顾不到短期业绩。长期和短期,看起来好像是一对儿矛盾。而今天这本书,恰恰就是要告诉我们,怎么同时完成一对儿看似相互矛盾的目标。
《长期主义》 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来头不小,他叫高德威,是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Honeywell)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同时还是摩根大通的董事会成员、“杠杆收购天王”KKR集团的顾问。高德威原名David Cote,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那他这个中国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后面我会告诉你。
高德威在2002年接手霍尼韦尔的时候,这家工业制造公司正深陷困境、濒临倒闭。交到他手里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然而,当他2018年从霍尼韦尔卸任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跻身全球500强,市值更是从原来的200亿美元飙升到了1200亿美元。
高德威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答案就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关注短期业绩,更要投资长期增长”。
在高德威看来,短期主义是“今天商界最为有害的盛行观念之一”。在这种观念下,一名公司领导者可能会想当然地觉得,无法同时追求长期和短期目标,于是就选择动员一切力量、追逐短期业绩。但其实,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并非一组矛盾。高德威认为,通过建立“智识严谨性”思维,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做战略部署,我们是完全可以同时拿下这两个目标的。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智识严谨性”。这个名字听着很高深,其实它要说的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面对两件矛盾的事情,必须要做出取舍,是因为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条直线的两头,走了一头就不能走另一头。但事实上,这两件事可能是处于不同的维度,而不是一条线的两头。比如这本书关注的短期业绩和长期战略,高德威就认为,它们只是促进公司成长的两个不同维度,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除了二选一之外,我们其实还有能兼顾这两件事的第三种方案。
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是高德威早年在通用电气做财务管理工作期间培养起来的。当时他经常要面对在两个不同目标当中取舍的情况。比如,是高产量还是高质量?是高销量还是高利润?是把决策权交给一线员工还是紧握在自己手里?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所有这些事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项智识活动。只有当你愿意带着一种严密而好奇的思维习惯,不断地去琢磨业务、反思问题的时候,才能同时做好两件看似矛盾的事情。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高德威对他提出的这种智识严谨性思维的一个终极实践。那就是,怎么带着传统的工业制造企业霍尼韦尔,在兼顾短期高速增长的同时,完成能让公司长期受益的变革?
《长期主义》 阅读收获
- 本书作者高德威,是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Honeywell)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同时还是摩根大通的董事会成员、“杠杆收购天王”KKR集团的顾问。
- 高德威在2002年接手霍尼韦尔的时候,这家工业制造公司深陷困境、濒临倒闭。而当他2018年从霍尼韦尔卸任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复兴成为跻身全球500强的科技巨头,市值更是从原来的200亿美元飙升至1200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800%。
-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关注短期业绩,更要投资长期增长”。在高德威看来,短期主义是“今天商界最为有害的盛行观念之一”。在这种观念下,一名公司领导者可能会想当然地觉得,无法同时追求长期和短期目标,于是就选择动员一切力量、追逐短期业绩。但其实,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并非一组矛盾,通过建立“智识严谨性”思维,并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进行战略部署,我们是完全可以同时拿下这两个目标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