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有前途》4.中国为何能向中央挺进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前边这一番逻辑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那么,本书为什么判断,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中国有机会冲破现有圈层,甚至占据中心的位置呢?

翟东升教授在这本书中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中国在发展的路上没有踩坑,避开了“外围国家发展的三大陷阱”。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读书笔记

哪三大陷阱呢?第一个是“资源诅咒”陷阱。

什么叫“资源诅咒”呢?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结构不够稳固的时候,它拥有的自然资源多,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儿。实证数据发现,一个国家在发现大量金子、矿产、石油这类高价值资源之后,短期会出现一个投资和增长的高潮,但5到10年后的经济总量往往不升反降,甚至倒退到资源发现之前的水平以下。

这里面有一个经济学道理,是资源采掘业的“产业挤出效应”。比如说,一个国家突然发现了一块大油田,那么大量的资本和人力就会涌入到该国的石油开采业,而这抬高的其实不只是石油的价格,还有这个经济体内部各类要素的价格。尤其是,这个国家的货币也会升值,而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国内那些生产贸易品的普通产业,比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等。因为对于外国来说,本来我花三块钱就能买到你本币标价一块钱的零食,现在得花五块了,我肯定不太乐意,那么你这种零食在世界市场上的销量就会萎缩。

因此,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会因为这个“资源诅咒”的厄运,始终在世界市场体系的外围打转。反而是那些没有大量自然资源的国家,更可能实现“破圈”。但这并不是一定的,因为前面还有别的陷阱在等着它们呢。

比如,“赶超”陷阱。

这个陷阱说的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了独立之后,急于摆脱落后的面貌,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变成发达国家。这种心态往往会促使它们直接去发展自己的民族高端工业,如钢铁、化工、造船、汽车、飞机、军事工业。但问题在于,这些工业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而这些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严重匮乏。如果勉强去发展这些工业,在开放经济环境中的竞争结果必然是长期亏损,要想维持,只能依靠政府的输血和保护、硬着头皮撑下去。而这一方面会使经济体不断地失血;另一方面也蹉跎了岁月,丧失在正确领域挣钱的时机。

那么,什么叫“正确领域”呢?大卫·李嘉图提出过一个关于国家发展的重要理论,叫做“比较优势”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要想积累资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便宜。如果它放弃自己的优势,转而跟发达国家在对方擅长的领域中竞争,以己之短,搏人之长,必然不可持续。

那么,顺着这个逻辑,如果它们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产业,就没事了吗?也不一定。因为它可能会陷入第三个陷阱,“政治陷阱”。

这个陷阱说的是,如果一个国家比较依赖贸易出口,依赖西方大国的市场、资本与技术。那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它在政治和外交上自然要看西方大国的脸色。这不仅会损害一国政策调控的自主性,还会造成国内民众的不满。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政变、失去政权。

正因为有这么多陷阱分布在外围国家的前进道路上,才导致二战之后的70年中,仅有极少数的经济体做到了圈层跨越,比如新加坡、韩国以及南非等。这些为数不多的成功者,都有这么几个特征: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人口增速适中,比较依赖发达国家市场,并且政府对政策权力的掌控非常牢固。

作者之所以看好中国,也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体也符合以上条件。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人均自然资源普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体系,并且政府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及时有力的监管调控。正是这些,为我们赋予了“避坑体质”,没有落入前面说的那些陷阱里。

上面说的是“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第一个理由,也就是,中国拥有“避坑体质”。作者给出的第二个理由,是我们从改革开放至今实行的“三外路线”。 “外”就是“国外”的“外”。

所谓三外路线,就是鼓励外贸、引进外资、管制外汇。具体来说就是,中国政府一边扩大出口,另一边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大规模招商引资,让国外资本涌入中国,同时通过外汇管制来保持本币汇率稳定。本质上看,我们其实就是在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分工体系,并且主动通过各种优惠和补贴,让那些发达国家的资本来“占我们的便宜”。

这样“被占便宜”的好处是什么呢?是大量外资涌入,让中国一下子摆脱了资本匮乏的困境,并由此带来其他各个方面的逐步改善。比如,外资带来了经营管理人才、许多实用的工业技术和设备;在雇佣我国数千万劳动力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工业技能和素质;更不用说各种外资参与的企业对于国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了。从这个角度看,“三外路线”其实是帮助我们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征程上巧妙地走出了一条捷径。

此外,“三外路线”下这种大量外资的涌入还使得我们快速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构筑了一个坚实的防火墙,增强了中国抵御全球资本流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三外路线”的本质,其实是我们在向他国融资、助力自身发展,借别国的内力、养自己的真气。而通过这么一种“借力打力”的拳法,中国汇聚起了足够的真气,在发展模式上打出了一个突破口,从而开启了向前发展的正循环。

目前,中国已经在从第三圈向第二圈过渡,正在演变为一个准中央国家,成为和西欧、日本等类似的准中央工业国。

到这里,作者指出,如果中国接下来想继续向中央挺进的话,就需要通过对外战略调整,进一步激发自身潜能。他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建议。

比如,中国可以跟周边邻居一起,各自盘一盘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在西太平洋地区塑造出一个各国相互依赖的产业分工布局——你不擅长的、我来,我不擅长的、你来。相当于顺着“一带一路”的思路又更进了一步,把咱们从邻居、朋友,变成了一口锅里做饭的兄弟。那中国既然是里面能力比较强的一个,兄弟们对中国的依赖度自然就会变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也就获得了提升。

再有,中国这些年来,已经通过大规模吸引外资,集中了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外汇储备。钱攒够了,下一步就得好好考虑该怎么花。作者认为,中国应该通过长期投资,把这些钱变成对世界上主要跨国企业的控股权,从而增强自己的市场话语权。

此外,作者还提出,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把对外援助与对外资本输出结合起来,以及有选择地调控和影响全球基础原材料的价格,等等。其中的每一条,书中都有具体论述。原书的电子版已经为你附在最后,感兴趣的话,欢迎你进行拓展阅读。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4.中国为何能向中央挺进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