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有前途》3.国家地位发生周期性轮动的原因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那这样一来,外围的鱼要想"跃龙门"到里面去,岂不是难以实现了?

难,确实是。但并不是不能实现。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到五百年,会发现,鱼儿们在这个水池里的位置,其实是"风水轮流转"的。也就是说,占中心位的国家,是不断更迭替换的;有人“上位”,有人“退位”。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拉长到五百年来看呢?因为从1492年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之后,才算真正开始有了世界市场,这到今天大概是五百年多一点儿。

最初的一批中央国家是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十五到十六世纪,它们先后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建立了世界霸权;紧跟着接替它们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等到十八、十九世纪,就是“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时代了;再后来,到了二十世纪,美国和苏联成了中央国家,分庭抗礼、二分天下。

再回头盘点一下这些站在世界舞台中心的国家,你会发现,从十五世纪至今,中央国家的体量是逐渐变大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是百万人口量级的袖珍小国,再到英国,大了一些,千万人口量级的;后来是美苏两个巨无霸,人口过亿了。

这种趋势并非偶然,它其实是由一对矛盾驱动的,那就是“创新”和“扩散”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创新让一个国家崛起为中央国家,而扩散则会导致它的中央地位被一个更大的国家接替。

咱们来仔细看看这对矛盾。首先,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崛起在很多时候是因为它在技术或者制度方面的创新,比如当年荷兰的造船技术、金融制度,英国的工业革命,等等。但是,等你创新完了,强大了,站得够高了,那其他国家可都在下面盯着、要把你那一套学走呢。

这有点像咱们上学的时候,遇上了一道特别难的题,你自己闷头琢磨的话,可能好几天也想不出来;但你如果先放着,等隔壁学霸花一晚上解出来了,就把他的答案借过来,用一个小时研究透了。考试再遇上类似的题,你可能也不比他得分少。

这种方式有个优点——节省时间、效率高。虽然我是学渣,但是我能从你学霸已经开辟过的路上,大步流星地往前追。大国竞争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学习别人的创新成果来破解难题、提升国力,比自己搞创新要快得多,风险也低得多。

但是,如果站在中央国家的立场来看这件事,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如果他的创新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大家都学会了,那他的优势自然就不明显了。

而这个时候,一个新的关键因素登场了,那就是“规模”。作者指出,当一个比中央国家规模更大的国家学会了中央国家的那套创新成果之后,很可能就会把它从中心位上顶下来、取而代之。

这事儿也合理。你想啊,假如你跟一个比你瘦小很多的人打架。一开始,由于那个小个子掌握了一套高超拳法,你怎么也打不过他。但是没关系,咱们可以回去学嘛。等学成归来,再上擂台,即使我拳法比你差一点,但是我还有体量上的优势啊,我这一拳打出去可能是你两倍的力气。那这一局的擂主,恐怕你就得乖乖让给我了。

所以在这个擂台上,大家一开始拼的是招法,等到招法的高下不明显了,就开始拼体格了。按这样下去,这个擂台上的擂主肯定是“一代更比一代壮”。

不过,请注意,到这里,这个擂主更替的逻辑,我们只是讲完了“攻擂者在逐渐变强”这一个视角,但其实,如果我们转到另一面再看,你会发现,原来的擂主会在守擂的过程被逐渐削弱。

你可能会说:不对,咱刚才不是还说,在这个体系里,由于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是从外围流向中央的,因此会使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吗?是的,不过,这只是中短期的情况。长期来看,其实这些不断向中央积聚的资本会逐渐腐蚀中央国家的力量基础。也就是说,表面是蜜糖,实际上是慢性毒药。

为什么呢?这里不需要什么复杂的金融逻辑,咱们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就能理解。你想,如果你是中央国家,你靠着世界各国对你的信心和依赖,就能源源不断地汇聚财富,那你何必还要像别的国家一样,去干那些又苦又累的实体产业,挣那些不好挣的钱呢?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迈入21世纪后,国内金融产业高度发达,而实体经济产业却在逐渐虚弱,甚至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工业城市,而今却陷入萧条。

所以,在世界市场这个大擂台上,擂主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就能很轻松地挣到钱,也就很难再像过去一样下苦功了。等到一个新的强大对手来临的时候,假如他无法招架,就只能把中心位拱手让人。而新的擂主上位以后,又会开启一轮新的周期。

就这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五百多年来,这个擂台上的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有人“上位”,有人“退位”;占据它中央地位的国家,总是在进行着周期性的更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3.国家地位发生周期性轮动的原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