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4.第三部分

《源氏物语》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了解完了《源氏物语》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下两个与它有关的问题。《源氏物语》的精神主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先看第一个问题。源氏公子一生风流成性,沾染女子无数。大部分时候他算得上情深义重,但也不乏轻薄之举,可这并没有影响源氏公子在日本读者心目中“白月光”的形象。从日本文化的角度来看,源氏公子的风流情史,究竟在表现什么? 从源氏公子身上,我们能看到日本特有的一种审美文化——“物哀”,是指“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简单说,就是“真情流露”。“物哀”的提出者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学者本居宣长。《源氏物语》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会站在道德主义立场上,把《源氏物语》看作是“劝善惩恶”的道德教诫之书,然而在本居宣长看来,《源氏物语》的写作宗旨不是劝善惩恶,而是表现“物哀”,贯穿《源氏物语》始终的创作宗旨和基本精神是表现“物哀”,也就是,把作者的感受与感动如实表现出来,与读者分享,寻求共感,由此实现读者在审美意义上心理与情感的满足。本居宣长认为,所有人情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男女恋情,而在恋情中,最能使人体会到“物哀”的,是有悖道德的不伦之恋。《源氏物语》中的男女之爱,时常脱离儒教纲常和佛教伦理的规制,被看作是“不道德”的关系。感情为人所有,却不为自身所控制。《源氏物语》中的这种情感表达不由自主,是自然之美在人心灵中触发的一种深沉的、难以言表的细腻情绪,最能体现“物哀”之情。《源氏物语》的一位现代日语译者田边圣子,曾这样解释《源氏物语》:“年轻的时候,只觉得古文冗长而烦琐,不曾通读;30岁出头的时候重读,因为习惯了古典文法的运用,便觉得这是一篇描述了众生多样爱情的佳作,读来妙趣横生;到了40岁,开始看到那些因源氏公子的永不满足而招致不幸的女子,也开始认为《源氏物语》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到了50岁,就能透过故事中的‘哀’,看到‘哀’深处的‘喜’。” 这段话精准地概括了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源氏物语》的感触。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源氏物语》经常被称作日本的《红楼梦》。这不仅因为两部作品都堪称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更因为两者在人物设计、修辞手法、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接下来,我们试着来讨论一些相似之处。在人物方面,花柳丛中过的源氏公子,跟热衷于混在红颜知己堆里的贾宝玉有几分相似。《红楼梦》里的女子常常成对出现,最明显的对照组莫过于林黛玉和薛宝钗,《源氏物语》里也一样,还记得源氏公子苦苦追求的空蝉吗?空蝉在源氏公子夜入闺房之际,金蝉脱壳,留下了自己的继女轩端荻。空蝉与轩端荻就是一组对照。空蝉纤瘦清丽,高冷端庄;轩端荻丰腴圆润、活泼可爱。在修辞手法上,《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一样,也喜欢以花喻人。《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富贵牡丹,林黛玉是出水芙蓉,史湘云是海棠,妙玉是兰花;而在《源氏物语》中,藤壶妃子是美丽的紫藤花,紫上是纤弱的紫草,葵姬是低调的双叶葵,夕颜是薄命的瓠花。《红楼梦》中,以“葬花”表现黛玉对花的疼惜,而《源氏物语》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有位皇子在树的四周张起帷屏,挂起垂布,不让初绽的樱花被风吹落。从内容来看,两部作品都以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绝不限于此。我们知道,《源氏物语》完整地描绘了一幅当时日本皇宫贵族的生活画卷,从日常起居到祭祀庆典,从衣着发髻到奏乐熏香,无所不包。这类内容也是《红楼梦》重点呈现并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相似之处,自然也有不同之处。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只能为你介绍一处,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探索。著名翻译家叶渭渠先生,也是日本文学、文化的研究专家,曾经比较研究过《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根据叶先生的说法,两部作品的文学观念都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一个表现是,它们都很注重真实。不过,《红楼梦》追求的真实,是超越平凡生活、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强调文学的外部联系,也就是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叶先生说,《红楼梦》观察现实时,会对现实进行道德判断,并以此区别善恶,表现这部作品反叛封建主义的主题思想。而《源氏物语》追求的是平凡生活的真实,为了表现“物哀”,主要展现人的主体感情。这个不同之处,也体现在两位男主人公身上,叶先生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反抗旧礼教,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具有反叛儒教伦理道德的性格。而紫式部笔下的源氏公子,是一个中性的人物,思想性格不太明显,追求感情上的真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源氏物语》4.第三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