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猫咪》2.第一部分

《救猫咪》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某天晚上,你跟朋友出去看电影。你想说服朋友一起去看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部。这时,朋友肯定会问你:“它是讲什么的?”如果你的回答超过了30秒,那么很可能还没说完,朋友就已经失去了耐心,他的眼神会游移到片单的其他地方去,心里想着“还有其他片子可以看吗?”这句话,恰恰也是让所有编剧都最害怕的一句话。那么,为了避免这句话的出现,好莱坞的编剧们该怎么回答“它讲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呢?首先第一个原则,叫“一句话原则”。你必须能用一句话说清,你的故事是什么。这可不是为了给朋友推荐电影,而是一个编剧重要的生存技能。在好莱坞,制片人每天要听上百个提案,给到其中某一个编剧的时间可能就是在电梯里的几十秒。所以,编剧们必须学会在一句话里说清楚:主角是谁,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去看现实中的卖座电影,会发现,它们往往都可以浓缩成一句话故事,比如说:一个球技很差的守门员被球队开除后,突然被通知,有一笔巨额遗产等着他来继承。一个整天想加入黑帮的街头混混,意外发现自己是个武学奇才。一个穷小子跟一个富家女孩在轮船上相爱了,结果后来这艘船撞上冰山、沉了。你肯定一下子就猜到这些都是什么电影了。没错,它们分别是:开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周星驰的《功夫》,还有举世闻名的《泰坦尼克号》。都是当年上映后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者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很多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最后才会去考虑一句话简介。他们在创作时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笔下的场景中,构思好一切细节,但却忘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讲出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没真正想清楚。电影的一句话故事,就像书的封面,一个好的封面会让你想要立刻翻开它,看看里面有什么。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一句话故事呢?咱们刚才说的那三个肯定都算是。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反讽”。反讽,首先是要有反差,如果这种反差足够强,就会产生戏剧化的张力,自然地生出一种讽刺意味。你看,落魄守门员一夜暴富,小混混成了武学奇才,恋人被迫生死相隔,前一半跟后一半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像给观众们心头加上一点儿不得不去挠的瘙痒,勾着他们去了解这个故事。所以,总结一下,作者认为,如果你要创作一个好故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审视一下,这句话里有没有包含反讽。如果没有找到,那么或许,这个故事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吸引人。好,假设现在,你已经创作好了包含反讽的一句话故事。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动笔写剧本了呢?作者告诉我们,还不行。因为,你还没有确定,你的这个一句话故事,能不能真的勾起观众的兴趣。如果没有确认这一点,就开始往下写剧本,之后一旦要修改,会非常困难,甚至可能需要全部推倒再重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方法就是,市场调查。你要走出屋门,跟别人一对一地聊自己的故事或创意。注意,市场调查的本质,是检验你的一句话故事能否“打动陌生人”,而不是亲戚朋友。因为,买电影票的观众里,陌生人比你的朋友多得多。所以不管你的亲朋好友说他们有多喜欢你讲的故事,你都要记得,我们真正需要去打动的,是那些陌生人。作者说,当他要去向电影公司推销,或者无法决定四五个创意中哪个最好时,他就会从电脑前起身,去跟路人们聊天。比如,在星巴克里,一边排队,一边问后面的人:“嗨,你能帮我一个忙吗?”那个人可能警惕地看他一眼,说:“什么忙?我一会儿买完咖啡就要走了。”作者说,像这种赶时间的人,恰恰是我们的最佳人选。因为,如果能留住这个人的注意力,让他听了一句话故事,还想继续听你展开讲,那就说明你的创意成功了。接下来,在讲故事的时候,你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他们开始走神,或者目光飘忽,那就说明,故事失败了。它一定存在一些被你忽略了的问题,比如节奏太松散,叙事太复杂,或者某些元素令人困惑,等等。有的时候,一个我们自己觉得很好的故事,对陌生人来说可能什么也不是。比如,你某一次参加夏令营的真实经历,你自己可能觉得非常有意义,但如果你出门去把这段经历告诉别人,很可能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市场调研重要的意义所在——它能帮我们跳出自己的主观视角,通过真实的客观反馈发现问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救猫咪》2.第一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