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3.人品这个东西!关乎命运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我们说大了利他,这个词很简单,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很多事情都能体现出利他主义,比如你有一些美食,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如果你心里装着别人,是愿意这么干的。所以利他也需要修行,而修行也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这样你在大的事情上,才会产生惯性。有的人生活中各种斤斤计较,想方设法占便宜,然后说等我有钱了去建个希望小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人品这个东西,会贯穿始终。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读书笔记:

作者告诉我们,抱着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会好转,因为宇宙中就存在着这样的因果法则。在他们做企业的时候,也听到过不少反驳,说光想着别人了,自己怎么办,难不成要赔本赚吆喝?但是,商业社会其实也遵循这种法则,所谓利他,就是体谅他人之心,你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为他人创造更多的效能,自己就会得到好运。老实说,以前要是读到这种东西的时候,老齐也是不信的,但这几年自己创业下来,却深有同感,我们做读书圈,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大家以更简单的方式去多读书,增加知识。这个事肯定是有利他之心的,一开始也没想赚钱,在公众号上,免费给大家听了一年。偶尔接点广告,维持个平衡,能不赔钱就很满足了。后来大家需要的越来越多,没想到还变成了一项事业。现如今做了知识星球,聚拢了几万粉丝,读书这个副业赚的钱,已经快比我们做资产管理赚的钱还多了。而且因为读书,我们资产管理的客户,对我们也更加信任,也大大扩充了我们资产管理的规模,规模越大,管理费收入就越高,对于主业还有巨大的助推作用,现在两个业务,已经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循环效果。应该说,这就是善因结善果。所以现在老齐坚信,多帮助别人一点,自己也会有福报。

作者也举了个例子,当年京瓷出手救助过一家车载对讲机企业,那个年代车载电话还是挺流行的,也曾经风光过,但是后来手机出来了,他就没落了,企业陷入困境。京瓷把他们合并之后,作者才知道,这里面有一个思想偏激的工会组织,提出了很多无理要求,而他全都给拒绝了。结果惹怒了这帮人,到处散发传单污蔑京瓷。但作者却没有回击,而是把精力都用在了公司整合和员工的安置上。后来这个业务终于开始盈利,员工的自豪感回来了,所有谣言也不攻自破。所以你只要一心行善,努力为别人好,最终好结果都会回到你的身上。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三六九等,有些人就是心术不正,我们利他的时候难免吃亏上当,甚至好心不得好报。但作者却想法不同, 他认为心不唤物,物不至,也就是你平时心里就不阳光,总想着一些坏事,所以才把坏人给招来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身边要有这种人,说明你可能也是这样的人。有了跟他们一样的心灵。如果你不同意这个观点,就是觉得有坏人,那么做法很简单,就是远离他,不与她发生任何关系。千万不要总想着与坏人斗智斗勇。甚至有的还要把骗子给骗了。那只能说明你的想法比他还肮脏。而且你总在想着以牙还牙,就会离利他之心越来越远。不利于自己品德的修炼。要知道利己才是人性,利他是反人性。所以稍不留神,思想就会滑坡。

作者之前还提到过真我,就是关爱他人,为他人尽力,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利己的,甚至只顾及自我,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天性的东西,甚至自私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的基础。但是就像博弈论一样,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让集体利益受损,最终反过来更大程度的伤害自己的利益,反而利他之心,会让自己在后面产生更大的收益。所以这是短视和眼光长远的问题,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利他,增加利他之心的比例,磨练心性,提升人格。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修炼。当你的能力很出众的时候,动机上的差距,就会让结果天差地别。比如一个小孩,他即使坏能坏到哪去?但是如果是奥本海默这种造过原子弹的博士,他造福人类还是祸害人类,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作者讲,能力越大,就越要向善。

很多企业一开始都能够风生水起,发展惊人,以迅猛的势头走向成功之路,但是走到某个阶段之后,却突然转向衰落。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企业在成长中打破了和谐,丧失了关爱之心,以及利他精神。如果要保持和谐,就要追求员工幸福,还要跟客户,供应商,甚至全社会保持整体幸福的关系。所以成长中,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始终关注和谐。这样成长才可持续。

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但是即便是狮子这种动物,也不会贪得无厌,他们吃饱了之后,不会对其他动物赶尽杀绝。农民种地的时候,也懂的这个道理,在肥沃的土地种庄稼,也要种一季休息一季,好休养生息,否则连续耕种,土地就会变得贫瘠。所以知足,是一种大智慧。有人问大师,一家人如何才能和睦相处,回答非常简单,只要大家各自减少一点欲望就可以。之所以在一起总打架,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发生了碰撞。

家庭如此,国家同样如此,如果大家都想像美国人一样消费能源,那么污染肯定非常严重,能源也肯定供给不上,甚至粮食够不够吃都是问题。所谓和谐发展,就是要让全球各个国家都知足。各退一步,全球就和谐了。不过这点恐怕有点难,作者是日本人,也是全球最富的国家之一,那些吃不饱饭的非洲人和亚洲人,恐怕永远不会这么想。

京瓷上市之后,作者也发财了,但他开始困惑,他觉得这些财富不该成为自己的私有物,他可能只是暂时保管而已。后来他拿出了这些财富,创办了京都奖,奖励那些技术创造者,还专门成立了稻盛财团,用于运营这些基金,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很多企业家其实都有自己的散财之道,有的关注慈善,有的捐赠教育,还有的奖励学术。这就叫得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不过这些企业家通常都分的很开,生意是生意,回馈是回馈,比尔盖茨能裸捐掉全部的财富,但是微软的Windows也不会降价。这是两套系统,做生意是为了公司和全体股东负责,捐赠是为了回馈社会,用的是自己的钱。

作者的回馈,除了出钱之外还出了不少力,他成立了盛和塾,也就是分享自己经营哲学和经验的道场,希望把自己一生所学,传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企业家们。让他们可以少走弯路。这种布道的课程,他一讲就讲了35年。

一个人成不成功,其实只有毫厘之差,有时候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是否多那么一点点信心,你坚信一定能成功,往往就能坚持,如果你自己犹豫了,那么就会腿脚瘫软,然后自然也就失败退缩了。比如跟马云一起做电商的非常多,跟刘强东同一模式的也不少,最后这些企业大多都没坚持下去,倒在了半道上。其中有不少,都是自己觉得没希望,然后放弃了。做过销售的肯定都会很有感触,有时候成功失败之间,往往就是多拜访一个客户,多打一个电话的差距。作者当年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也是十有八九会吃闭门羹,甚至说很难听的话,毫不留情面的拒绝他们,甚至有时候把他都说哭了。但他当时就是坚信,一定可以翻过这些障碍,他有个比喻,你就把那些困难,都想成是纸糊的,用来吓唬你的,如果你一看上面那么高,就被他吓的自己退缩了,但是你只要上去戳他一下,这些纸糊的假山就都会倒掉。

京瓷最大的飞跃,其实就是接到IBM的订单,这个单子相当于京瓷年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当时他们非常高兴,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自己的工艺达不到IBM的标准,甚至技术水平差出了一个数量级,对方要求的精度,是当时标准的10倍。当时京瓷不但从没做过这样的产品,甚至连检测这种精度的仪器都没有,这在当时看,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困难,完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他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咱们明天接着讲。(版权所有: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读书笔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3.人品这个东西!关乎命运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