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学习法》6.回顾和反思

通过回顾和反思,对学习的不满意之处进行纠错,发现缺口,并用更精练的语言概括自己掌握的知识。

怀疑和探索让我们更聪明

有很多读书会其实组织的特别好,大家可以相互分享读一本书的感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由于大家越来越熟悉,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有时候确实为一些观点激烈探讨,甚至出现争吵,这都不要紧,回去大家查漏补缺,之后再进行分享。这本身就是对于知识,持续深入的学习过程。

老齐现在做的一些同业交流也是这样,有些东西,需要跟基金经理们交换一些看法。在遇到不同观点的时候,老齐会回来继续做研究,然后观察后面的走势,这其实就是检验自己的逻辑是否出了问题。这种学习,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胜率。

作者说,很多东西,你以为很熟悉了,但其实还是有很多的盲点。

比如你走进一个房间,觉得没啥信息,然后出来,让你复述房间里的内容,可能你只会想到,床,沙发,电视,至于地毯的图案,空调的品牌,完全没有注意,当你第二次进去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注意细节,但可能还会有很多遗漏,比如书架上到底摆了哪些书等等。只有你反复进入,反复确认的时候,这个房间你才会了如指掌,这就是学习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的过程。

我们对投资也是一样,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只是有一些粗浅的认知,但是有句古话叫做,淹死的恰恰都是会水的,你越是一知半解,就越是会赔掉很多的钱,所以老齐一直主张,你是来赚钱的,而你要赚到钱,重要的不是你学会了多少,而是你比别人多掌握了哪些东西。投资市场是排位赛,你光自己努力是没用的, 因为大家都在努力,你得比别人多努力一些,跑到别人前面去才可以。

所以我们需要费曼学习法,帮助我们梳理更深层次的知识和逻辑。

比如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们做小白营和高净值的目的,其实就是这样,你觉得你掌握了,但其实还差的很远,需要在不同的维度上给你查漏补缺。帮你补全这些知识的盲点。

重新对比数据和事实

如果在对外输出时遇到了问题/麻烦,解决方法是什么?

在我们对外输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麻烦,而这些刺激反过来可以帮我们更全面的认识知识,我们需要重新检查自己的知识库,看是不是有所遗漏,也要验证自己的知识关联,因为知识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很多东西都有相互关联性,我们绝大多数被人问住的点,都是在你认知的周边,也就是说,串联的不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些关键的因素,当你通过查漏补缺把这些关键因素整明白的时候, 你就会激活自己一整片知识。

相当于武侠小说中,打通了任督二脉。之前老齐也不相信,但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确实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突然学到一个什么东西,恍然大悟,然后就会迸发出一个全新的想法。这个想法会为我们带来很多超额的收益。

如果不正确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检查的结果是,知识不正确,这也经常发生,包括书本上的东西,其实都是作者的认知,也不一定都对。

老齐就在读书的过程之中,纠正过很多作者的认知问题。所以有句古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去粗取精批判的继承。当一些知识和观点,存在错误的时候,我们把他纠正过来,这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

用于修正的策略

学习最重要的原动力,其实就是你的好奇心,你得对世界充满足够的好奇才能去主动了解一些东西。

比如爱玩游戏的人,总是在琢磨一些技巧,秘籍,甚至主动查找。

像老齐这样喜欢投资的,我就总在琢磨一些投资上的策略,和一些数据的关联。

你对什么充满兴趣,是你学好这么课程的基础。

所以费曼学习法一直在强调,一定要从你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这样你才有把他学好的基础。那么有些朋友说了,我对这个东西就是不感兴趣,那么有啥办法解决呢?可以进行好奇心转换。

比如我对发动机常识不感兴趣,但是我对汽车感兴趣,我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但我对大家一起活动感兴趣。我对投资金融,不感兴趣,但我对赚钱很感兴趣。甚至你可以对读书不感兴趣,但是对图书馆看书的美女很感兴趣。

所以这些都是你可以利用的好奇心。在这件事情的周边,发现你的兴趣点。总之就是,好奇心是你发现争议点的基础,抓住这个缺口,你就可以刨根问底拦不住了。作者说在学习中,经验保证了你的下限,而好奇心才决定着你的上限。

回归知识的本质

学习要保证空杯心态,好的坏的我们都要接触,接触的东西多了,你自然就能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假如世界上就一个女人,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美女了。

这就是缺乏参照。所以不要看不起那些肤浅的知识,把肤浅的弄明白了,你才知道深奥的知识,是很珍贵的。有不少人其实都把学习知识,当成是炫技的手段,也就是他不是为了学以致用,而是简单的为了跟别人炫耀,这种学习就是因为没有认清学习的本质。注定也只能学一些皮毛,无法接触真正的本质。

老齐的理解是,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帮闲的,顶多给你增加一些话题性,另一种是帮忙的,只有你把知识学透彻了,才能起到帮忙的作用。

判断标准其实也很简单,你能不能凭这个知识吃饭,如果有人为这个知识给你开价,那么说明你学的就是帮忙的东西,如果没人为你的知识开价,他就是帮闲的,茶余饭后吹吹牛而已。

寻找反证

要懂得反思,不断地查漏补缺,反思可以给我们产生新的知识,而且真正的反思要结合实际行动。

比如我们在投资中的持续复盘,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在这里面,只关注自己的错误。看看有哪些东西,是自己之前没有考量到的。

工作中也是可以的,比如说一个项目结束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做一些自我检讨。只说自己的问题。是可以让我们拥有这种反思能力的。有助于下一次,把项目做的更好。避免犯一些同样的错误。

重视否定式证据

有这么几个东西,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格外留神一下:

重视否定式证据

  1. 是相反的数据,或者干脆就是一些错误的数据,最后导致的结果肯定也完全错误

  2. 逻辑漏洞

    比如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经济崩溃论,这其实都是一些片面的逻辑引发的,比如当年有人说原油会在2019年就全面耗尽,这都是建立在当年所探明的储量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

  3. 过时的知识

    有些东西一旦过期,也就没什么用了。比如90年代,大家都在学日本管理,但后来发现,日本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人的创新能力,他只符合工业时代,而不符合互联网科技时代,所以这些知识自然也就没用了。

  4. 相反的权威观点

    比如有教授说A,但也有教授说B,就拿投资来说吧,权威观点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但也有很多投资大师告诉你,市场是可以战胜的,很多时候,他甚至没那么有效。这都是我们应该仔细思考的。

争议是深度学习的切入点

善于学习的老司机,其实最喜欢的就是争议话题,争议往往意味着智慧,也是我们深度学习的突破口。

比如在对比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时候,中国的考试往往是封闭式问题,也就是会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是没有争议的东西,而美国式教育,就总让你写一些开放式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的。其实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贴近美国教育的逻辑,很多东西都是有争议的,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你去抓住那些争议的点,然后层层推推进,抽丝剥茧一样,慢慢的激发自己的思考系统。

费曼说,最好的学习,就是我们能从一个问题,找到一个新的问题,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什么结论都不要轻易相信,包括现在的教科书,以及他正在讲授的一些知识,这些东西,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推翻。

没有“最可靠”的结论

一个正确的逻辑闭环应该是,从知识出发,经过解构,论证,怀疑,反思,再到新的知识的过程。

没有“最可靠”的结论

有时候为了启动这个逻辑闭环,我们需要多角度倾听和学习。

比如老齐明明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也愿意找一些做量化的人去交流,我明明是自上而下的逻辑,但也愿意找一些自下而上的人学习。通过这些思想的碰撞之后,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其实没有那么明确的分界线,甚至很多道理都是相同的,也能够相互验证。

内容留存率”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效能

接下来我们看内容留存率,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效能,学习是一个底层能力,大家出生的时候,都是啥也不懂得,但几十年之后,人和人的认知水平,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就是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结果。

身无分文你也可以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如果不会学习,亿万家产也能瞬间败光。所以老天爷很公平,他用学习能力,来调节着财富。你永远无法过上认知以外的生活。

要想提升学习的内容留存率,只有当学习的留存率达到90%以上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高质量学习。

所谓留存率,首先是我记住的知识比例,其次是我理解知识的比例,最后是到底能用到多少。

在本书的前面我们也说了,如果你光听老齐说书,那么对不起,你只能留存5%,如果你能把文稿也看了,能留存10%。如果你还能讨论讨论,那么留存率就能提升到50%。如果其他同学有困惑,你能够给别人讲清楚了,那么你的留存率就超过了90%。

作者说,大家要把学习当成常态任务,也就是说,应该把工夫用在平时,真等你需要知识了,再去临时抱佛脚通常是无效的,因为焦虑会让人紧张,当你焦虑感上升的时候,你的学习效率其实是下降的, 也就是你越想学好,结果就越学不好。

另外,学习要注意产出比,也就是你投入了多少时间,记住了多少东西,理解了多少内容,这个要仔细想清楚,很多人确实也在学习,但是效率低下,总是学了很长时间, 但产出格外的低。

费曼曾经有过比喻,好比一条鱼,从鱼缸里放出来,却在大海无穷无尽的食物当中饿死了。这也就是说,现在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多,知识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反而选择恐惧症,不知道该学什么了,最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啥也没学会。

不是学得越多效能就越高

还有一个误区,不是学的越多,你就效能越高,有人总是信誓旦旦的下决心,我要努力学习了,然后废寝忘食的学了几天,最后往往毫无收获。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在这种心态之下,心浮气躁了,总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却连应有的东西也没吃下去。

短期大量记忆,这种事,我们在上大学考试之前的一周,都干过,但结果也都明白,基本记忆只能维持半天,考完试就全都忘掉了。那么你用这种方式做日常学习,肯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东西都是填鸭进去的, 你没有任何理解,自然也无法对你造成任何改变。

我们讲到过费曼学习法的三个层次,1是回顾和反思,2是简化,输出,运用,3带着知识返回所学的体系当中, 产生新的认知。可见,短期填鸭,你连第一个步骤都做不到。所以这种学习,糊弄老师糊弄考试还可以,千万别再拿来糊弄自己了。

现在短视频和公众号非常多,碎片化的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那么这个算不算学习呢?其实不算,这些碎片的东西,不成体系,大部分都跟随热点而来,然后夸张的表述,为的就是吸引你的注意,还要故意隐藏一些东西,让你陷入逻辑陷阱,最终把你的思维引入他需要的结论。

所以看这些东西,有害无益。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浪费时间,还经常把你的心态搞坏。

特别是做投资的,老齐经常跟小伙伴们说,宁可去看中国足球,也别去看什么财经新闻,财经自媒体,因为他们的结论大部分都不对,你看足球顶多闹心,看财经自媒体,会让你对市场造成误判,最后会赔掉很多的钱。所以大家以后别再假装努力了,你抱着抖音,看很多人讲财经,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么几点:

  1. 知识的原理,比知识本身对我们更有价值
  2. 探究知识背后的东西,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更有价值
  3. 能简化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学习简单直接,节省宝贵的时间,但注意这得是你来简化,而不是别人简化好了扔给你的东西
  4. 掌握知识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学的领域建立基本概念
  5. 一定要应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东西,你学了再多,他也一文不值

很多人都跟老齐说过,一年50本书,不够看,希望老齐加内容,加到100本书,但其实这个意义真不大,不是说读书越多,你就能提升越快。

实际上,即便是好东西,短时间内吃太多也是会消化不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边学习边消化,消化的过程,也就是简化的过程。就像你洗菜和择菜一样,要把不需要的部分都剔除出去,只留下有营养的东西。只有把这些配菜都准备好,你才能做出美味的饭菜。

就像稻盛和夫讲过的故事,有人问杰克韦尔奇,我听过你太多的演讲了,你还有没有点新东西,而杰克韦尔奇说,是的你都听过了,但我们已经把他做到了。

再说回到读书这个事情上,关键其实不在于你读了50本书,还是100本书,而在于你学到了多少,领悟了多少,做到了多少,哪怕你就领悟做到了2-3本书,那么这一年你也是有进步的。怕就怕,啥都听个热闹,好像都有印象,但是听完就全忘了。甚至后来发现,连哪些书听过还是没听过,都想不起来了,那其实你就相当于没听过。因为基本上忘掉了95%以上。

所以,老齐给你一个好办法,把你一年看的书的目录找出来,一句话复述,这本书里讲过的核心内容,说的出来,这本书就算读的还行,想不起来,那就重新看吧。连一句话都想不起来,那么这本书就相当于都已经忘记了。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费曼学习法》6.回顾和反思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