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之殇》3.第二部分

《鲸之殇》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人类为了获取暴利而对鲸鱼宣战,这很好理解,但利益的驱动还远远不是全部。
这一部分,我将根据原书,为你讲讲一部分人类是如何把屠杀鲸鱼当成一种娱乐的。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些人被称为“寻欢作乐者”。那么,为了寻欢作乐,或是满足欲望或自尊心就去屠鲸,这样的动机真的存在吗?
当然存在。
接下来,我将和你分享一个作者的亲身经历,尽量用作者感性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还要从一个长须鲸家庭说起。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冬天,在加拿大伯吉奥群岛的水域中,长须鲸一家五口外出觅食。在这个海湾里,有很多他们喜欢吃的鲱鱼。
这个小家的男主人是一头皮肤光亮、体型庞大的鲸鱼,而他的配偶甚至比他还大,身材滚圆,看上去已经怀孕几个月了。他们还有三个孩子。这三头年轻的鲸鱼长得壮壮的,对周围的世界非常好奇。
饱餐一顿之后,一家五口悠闲地在海底闲逛。但母鲸却觉得没有吃饱,因为她的子宫里还孕育着一头小鲸鱼。平时,鲸鱼都是依靠腹部的反射光圈来驱赶鲱鱼进食,但现在夜幕降临,这个办法不奏效了。不过没关系,母鲸还可以通过声纳系统来确定鱼群的位置、密集程度,以及鱼群游动的深度。
现在,她探测到了一个密集的鲱鱼群,毫不犹豫地向它们冲去。由于夜晚让她失去了反射光圈的围圈技能,最好的选择是捕食那些周围有自然屏障遮挡的鱼群,这样在她接近的时候,鱼群就没法四处逃跑,相当于陷入了天然的渔网中。
所以母鲸决定将这些鱼赶进一个小海沟中,在那里她可以轻松地捕食。但鲸鱼的声纳系统也有局限性,她无法感知到,这条海沟又窄又浅。就在她发现水位突然变浅、情况不妙的时候,她已经刹不住车,被水流的惯性带入了这个危险的海沟中。这时,她的肚子已经触碰到海沟底的岩石,恐惧袭来,她疯狂地想要转身,但被潮水推着在海沟中越陷越深。她害怕了,狭窄的海沟困住了她。最可怕的是,当潮水退去,她就会有搁浅的风险。
搁浅这个词对我们来说也许很陌生,但对于鲸鱼来说,就是注定的死亡。没有了海水浮力的支撑,她庞大的身体会化为杀死自己的凶器,巨大的重量会压断鲸鱼的肋骨,最终窒息而死。
所以这头母鲸拼命地向前游,身体摩擦到岩石她也不在乎。终于,她游出了沟底,水变深了,她重获了自由!但她没有想到,迎接她的却是一个陷阱,在这个海湾里,她无路可逃,唯一的出口就是刚才来时那条危险的海沟。
但潮水退去了,母鲸被困在了海湾里,要等到下一次涨潮,至少还要一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她可能会没有食物,因为鲱鱼不会主动游进有一头巨型鲸鱼的海湾。但令人欣慰的是,那头雄鲸,也就是母鲸的丈夫,一直带着三个孩子守在海沟的外面,还规律地赶鲱鱼进去给母鲸吃。如果母鲸可以平安地挨到下次涨潮期,那么,她就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人观察到,两头鲸鱼虽然相隔半英里,看不到彼此,竟然会同时喷气,同时发出声音,不离不弃,这简直就是夫妻的楷模。
实际上,长须鲸就是以跟我们类似的家庭组织形式存在的。作者告诉我们,长须鲸的小家一般也是由一对长须鲸夫妇和它们的孩子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长须鲸不仅是一夫一妻制,而且这种关系还会维系终身。长须鲸夫妻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比大多数人类都要专情,当夫妻中其中一头被杀死,剩下的那头会一直陪在TA的身边,至死不渝。
所以当一头长须鲸独自出现时,说明他的家人们可能都已经遭遇不测了。作者将观察到的这种落单的长须鲸称为“孤独者”,他们偶尔会跟别的鲸鱼家庭一起出现,但大部分时候都是独自待着,并且不会再组建新的家庭。
好,让我们回到这个故事。就在伯吉奥的人们发现有一头巨型的鲸鱼,也就是那头母鲸被困在了海湾,有许多好事的人就背上枪支、弹药前去一探究竟。
也许对这些人来说,征服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能给他们无聊的生活带来成就感,或是证明自己的勇气。但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些人都兴奋地朝母鲸扫射,瞄准她的眼睛和喷气孔,想法设法地要杀死她。
被逼无奈的母鲸只好潜到海底去躲藏。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虽然鲸鱼已经进化到能在深海中长时间生存,可以将氧气储存在血液的红血球和肌肉组织中,但他们作为哺乳动物,是需要及时补充氧气才能活下去的。
所以,在长时间的潜水后,鲸鱼必须要浮出水面吐出废气,再吸进大量的新鲜空气。他们的喷气孔其实就是鼻孔,里面长有气门,还有一条很长的管道和肺部相连,可以输送大量的氧气。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长须鲸每呼吸一次,就会潜入水中,隔两三分钟,再浮起来喷气,直到肺部被氧气灌满,才能继续下潜到深海。
然而,当这些寻欢作乐者们发现了这头母鲸的呼吸规律,便抓准了她浮起来的时机,瞬间朝她的喷气孔开火。据作者的描述,当时场面热闹得就像过节一样,越来越多的船开来加入这场射击游戏,而更多的人是站在岸边,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就像看一场难得的演出似的,激动万分地盯着这头惊慌的鲸鱼。
故事发生的时候,作者和妻子就居住在伯吉奥。他在听说这头被困的母鲸和杀戮的狂欢后非常着急,开始寻找一切可能的办法,阻止这场谋杀。
在这之前,发生了一个插曲。
作者为了搞清楚她是否真的是鲸鱼,于是和妻子一起坐船驶入了那个海湾。据作者妻子的回忆,“她的鳍有一艘平底小渔船那么长,在船下的水中看起来是绿色的;接着她那长长的庞大身躯划过船底,只是背鳍划过水面形成浅浅的波纹。我们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可能有80吨重,竟然就在我们船下,像鲑鱼一样,还那么悠然自得。”
不仅如此,这头鲸鱼还会刻意地避开船锚,避免将船掀翻。
说到这,你可能会有和我一样的疑惑。那头母鲸在经历了人类对她的残忍伤害之后,为什么不报复呢?毕竟,以她的个头,随便掀起一个浪花就能撕碎他们的船,就跟人类捏碎一个鸡蛋那么容易。
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也没能得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我们对鲸鱼的了解还是太少,只能从大量的例子中猜测:大部分鲸鱼的性格既不好斗,也不凶猛——它们天生就是温和的生物。
最终,作者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联系到了加拿大新闻总署,甚至还有纽芬兰省省长,并获得了一些成效。政府部门明令禁止了射杀这头母鲸的行为。并且,母鲸被困的新闻引起了全国轰动,这也印证了作者的想法——那就是,活着的鲸鱼比死去的鲸鱼价值大多了,这不仅有科研价值,还有旅游价值。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可能松了一口气。情况看起来并不糟,人们停止射击,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开始将她保护起来,并给她送去鲱鱼。海沟外的那头雄鲸也松了一口气,一直到最后,他们都还在频繁地交流,用人类无法识别的频率,也就是属于鲸的语言,安慰着对方。
但最后的结局令人伤感,母鲸在坚持了多日后,仍然因伤口感染而死。她死时,因为病得太厉害,再没有力气浮出水面,最终淹死在了深海里。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孤独地沉在了海底。
我们可能会疑惑,那些寻欢作乐的人将子弹打进母鲸的皮肤,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为了获取什么利益吗?事实并不是这样。
据作者妻子的回忆:“附近没有养貂或狐狸的农场,需要鲸肉喂养;也没有人想要吃她的肉。” 而且,他们也并没有想占有她的鲸脂或鲸须。最后她得出结论:“绝没有任何食物或利益方面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屠杀。”
但这并不是个例,作者在其他的章节中,也提到他目睹二十三头大型鲸鱼惨死在寻欢作乐者手下的经历。
不仅如此,屠鲸在文化中甚至被渲染成了勇气的一部分。举个有名的例子,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有一部经典的作品叫《白鲸》,讲了一个关于捕鲸船船长为了杀死一头白鲸,而踏上英雄旅程的故事。虽然这本书有无数种不同的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船长将征服白鲸看作是勇气的象征,这也是一种人类想要征服自然,或战胜强大敌人的欲望。
《白鲸》的成功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共识,也影响了一代代的北美人——你知道吗,如今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就是来自于《白鲸》中副船长的名字。而且作者笔下的那头怀孕母鲸也随《白鲸》中的鲸鱼莫比·迪克命名为了莫比·乔伊,可见其影响。
在怀孕母鲸的这个故事中,作者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科技发展与进步让有些人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心、开始漠视其他的生命——这些人杀害鲸鱼仅仅只是为了取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鲸之殇》3.第二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