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生物探寻指南》3.生命奥秘

《超级生物探寻指南》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好,刚刚我们认识了一些拥有超能力的生物。从它们身上,我们找到了很多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过,除了学习这些技能型的生存智慧,超级生物对于我们理解自身生命也很重要。在自然界的生老病死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在了解这些超级生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也在更好地看清自己。

超级生物探寻指南读书笔记

所以,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讲讲从这些超级生物身上,我们能了解哪些关于生命的答案。它们是如何对抗自然疾病的?又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呢?

你肯定想象不到,有一个好消息是,我们可以从大象身上,找到对抗癌症的方法。陆地上现有的最大哺乳动物,非洲象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魔力。

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细胞分裂。细胞每次分裂时都会复制自己的DNA,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复制有时会出错。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出现过的错误就越容易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

非洲象能够仅用几年的时间,就从300磅重的小象长成1万多磅重的大象,说明进行细胞分裂的次数之多难以想象。所以,按照我们前面的推断,小象好像很难活到成年时期,因为它们患癌症的概率是人类的100倍。

但事实上,大象几乎不会患癌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家们发现,大象体内有很多与抑癌基因相关的,一种叫p53的基因。接受p53基因的指令后,大象体内突变的细胞就会放弃抵抗,它们会通过一个叫作细胞凋亡的过程结束自己的生命。

科学家们从大象体内提取DNA后,制成了一种合成p53蛋白,然后注射到癌细胞中。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所有癌细胞都无法逃脱这种壮士断腕之举。癌细胞先是萎缩,然后烟消云散,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变异的东西。目前,这些科学家们正在研制微型输送工具,将合成的大象蛋白输送到哺乳动物的肿瘤中。

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对抗癌症的方法,那最小的生物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作者发现,要想更多地了解生命的奥秘,我们就得先找到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因为随着基因分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很多动物群体中,体型和基因组长度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性。要知道,人类有30亿个碱基对,而大多数微生物,也都有数百万个碱基对。碱基对越少,基因组长度越短,科学研究也就越容易开展。

最后,经过了漫长的探索,科学家们找到了这种叫“丝状支原体”的超级细菌,它常年寄生在牛和羊的肠道里,基因组有120多万个碱基对,可以跻身世界上已知最小的基因组之列。研究这种世界上最小的生物,或许能够让我们彻底弄明白,到底哪些基因才是维持生命必需的。从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基因的独立作用和它们发挥出的协同作用。

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世界上最古老的树和动物,就会发现,为了活得更久,他们不仅拥有特殊基因加持的光环,还有一套经过验证长期有效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长寿秘诀。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是一种叫颤杨的杨树,颤是颤抖的颤。为了更好记忆,大家给它取了个昵称叫“潘多”,在拉丁语中是“我蔓延”的意思。人们最早是在20世纪的美国犹他州发现它的。它的一根成熟的树干跟大海中的蓝鲸身长差不多,它有超过4万多根的树干。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推测潘多可能有8万岁了,这就相当于它的诞生和人类从猿人进化成首批现代人类后,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时间差不多。

那为什么潘多可以活这么久呢?科学家们发现,简单是潘多能够长寿的必备要素之一。潘多的生存方式极其简单,它是克隆体,采取无性繁殖。虽然不能养育后代,意味着它们在进化上肯定是停滞不前的。但科学家认为,这样潘多就不需要耗费开花结果所需的大量能量,因此,它们可以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水、阳光和养分,发展强健的根系。庞大的根系结构在表层土壤的保护下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能够抵抗外界的环境变迁。可见,潘多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了生存这一件事上。

其实,简单的生活方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春氏单根海绵的长寿秘诀。它看起来像一条褐色的大丝瓜,和我们想象中动物的样子相去甚远。它没有嘴巴和眼睛,也没有腿和脚蹼。科学家估算,它至少在海底生存超过了1.1万年。

不过,除了追求简单,科学家们还发现,巨大的环境压力也是春氏单根海绵能够保持长寿的要素之一。它所在的深海海槽底部,每平方厘米的压力超过210斤,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地方要承受超过210斤的压力。而且在漫长的生存时间里,海水温度波动幅度极大,最低可以达到近乎结冰的0.8摄氏度,最高可以达到让它们热得难以忍受的10摄氏度。但是,就像拳击手做赛前准备一样,春氏单根海绵每天都在做训练,已经持续了数万年,因此它们的适应性非常强。

众多科学研究表明,在地球上存在时间较长的生物,基本上都受益于这三要素:简单的生活、挑战性环境,以及细胞生存能力,这里的细胞生存能力说的其实也就是良好的基因表达。

那对于人类来说,这个三要素的长寿秘诀适用吗?

这个问题,其实人类探寻了几千年,也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是作者在这本书里说的三要素,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方向。

2016年,作者在探访人类长寿地,中国广西的巴盘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心脏病学家约翰·戴。按约翰·戴的估计,巴盘屯可能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这里每100名居民中就有一个人活到了100岁,还有几位老人的年龄甚至超过了110岁。

约翰·戴和作者说:如果你认真观察这里人们的生活,你会发现长寿的秘诀没有那么复杂,就是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生活没有压力。恰恰相反,这里的老人每周七天都在地里干活,一直要劳作到90岁,甚至是100岁。

至于某种形式的细胞生存能力这个要素,约翰·戴通过调研后发现,那里的人们所拥有的基因没有什么特殊性。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身体不具备优异的细胞生存能力,而是说,我们所有人的身体可能都具备这种能力。

你看,科学家经过调研得出的利于长寿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些看起来特别朴素日常的道理。这些道理可能就是正确的方向。当我们持续运动,当我们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当我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的时候,我们人类所拥有细胞,其实就能很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超级生物探寻指南》3.生命奥秘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