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读后感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当整个世代犯下同一个罪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过去,我们听音乐需要购买磁带、CD,那时的音乐是要付费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音乐居然成了网络上点一下鼠标即可享用的免费午餐!本书作者斯蒂芬•维特花费五年时间、飞越美欧亚三大洲写成这本“盗版音乐发展史”,抽丝剥茧,探究数字音乐盗版的真正源头。 维特从德国开始,造访了发明MP3音频格式的声音工程师们;接着来到纽约,找到捧红美国“国民天后”泰勒•斯威夫特等流行歌手的唱片业大亨;再转向苏格兰场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然后一路追查到北卡罗莱纳州西部小镇的一名CD制造厂员工,及其背后在11年时间里泄露超过两万张专辑的“音乐爱好者小组”;最后进入互联网的黑暗深处,挖掘出音乐产业从巅峰迅速没落的惊人真相。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音乐产业的故事,更是一段从未被讲述过的互联网历史。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 内容简介

首先,《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这本书用侦探小说的写法,讲述了一段完整的盗版音乐发展史,也是一段从未被讲述的互联网史。下载盗版音乐是一种亚文化。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让音乐盗版成为一种获得身份认同和成就感的方式。除此之外,真正从事网络盗版的团体还很容易脱罪,而下载盗版音乐,则是一代人的集体行为。这也正是盗版很难追罪的原因。第二,MP3技术超前于它所在的时代,它天生适合音乐产业,却长期被音乐行业打压,在市场上所获甚少。直到互联网时代来临,它才被文件共享亚文化团体发现,并广泛使用,但却成了盗版音乐的代名词。 第三,即使是唱片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也错过了与科技和互联网合作、打击盗版的最佳时机。除此之外,唱片业与消费者的需求脱节也是一个原因。唱片业从辉煌到衰落几乎发生在一夕之间,却也有着无可奈何的必然。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读书笔记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 作者简介

斯蒂芬·维特(Stephen Witt),1979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所。曾在芝加哥与纽约的避险基金公司工作,也曾到东非从事经济发展事业。现居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作品散见于《纽约客》(The New Yorker)。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 阅读收获

当整个世代犯下同一个罪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过去,我们听音乐需要购买磁带、CD,那时的音乐是要付费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音乐居然成了网络上点一下鼠标即可享用的免费午餐!本书作者斯蒂芬•维特花费五年时间、飞越美欧亚三大洲写成这本“盗版音乐发展史”,抽丝剥茧,探究数字音乐盗版的真正源头。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音乐产业的故事,更是一段从未被讲述过的互联网历史。

你将读到:

1.MP3是如何成为曾经的主流的音乐传播格式?

2.音乐的盗版生意是如何做成的?

3.为什么唱片业对音乐的免费传播束手无策?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 思维导图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思维导图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读后感

猜你喜欢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