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不懂进化论》2.进化论是如何诞生的

《其实你不懂进化论》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谈谈,进化论是如何诞生的?

其实你不懂进化论思维导图

其实,进化论的产生,源于对一个古老命题的追问,那就是世界和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人在面对四季轮回、万物生长和生老病死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去遐想万物起源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哲学、宗教和神话传说。在西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圣经》里的“神创论”,也就是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了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类和所有动植物,上帝创造完之后,世上的物种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在一千多年里,教会在欧洲把持着对万物起源的解释权,“神创论”的地位稳如磐石。不仅神学家笃信“神创论”,就连很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牛顿、化学家波义耳、昆虫学家法布尔,都是“神创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们虽然在科学领域各有成就,但会把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比如,牛顿就认为是上帝提供了“第一推动力”,启动了宇宙的最初程序。

那么,颠覆人类认知的进化论,到底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或者说,谁才是“进化论之父”呢?法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想为本国争夺这个殊荣,法国的拉马克、英国的达尔文和华莱士、德国的歌德和莱布尼茨,都曾是这个头衔的竞争者。不过,歌德和莱布尼茨虽然有过零星的生物进化观点,但与系统的进化论相去甚远,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重点说说前面三位,他们都是进化论无可置疑的先驱。

那么,第一个向“神创论”宣战的科学家是谁呢?其实不是大家最熟悉的达尔文,而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法国生物学家,他叫拉马克。

拉马克生于1744年,比达尔文大65岁,曾担任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是第一个提出进化理论,并试图用严谨的逻辑把上帝拉下神坛的人。他对大量软体动物的化石进行归类和排列,从中找到一条线性的进化关系。他认识到,动物可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不是像神创论所宣称的那样——物种永远不变。他甚至强烈反对物种的概念,认为物种是人为制造的假象,自然界并不存在一个个独立的物种,因为所有的生物都处于连续的变化之中。

1809年,拉马克出版了代表作《动物学哲学》,这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早整整50年。在书里,拉马克详细讨论了动物的分类与进化过程,并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进化观,那就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简而言之,就是物种是可变的,可以“进”,也可以“退”,生物会对环境做出反应,改变性状,而且这种改变会遗传下去。

他认为,长颈鹿的长脖子就是“用进”的表现,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矮个子,但因为低处的树叶不够吃,不得不拼命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一代代下来,脖子越伸越长,终于成为现在的样子。而“废退”的典型是裸鼹鼠的眼睛,它们长年生长在地下的洞穴里,见不到阳光,所以视力慢慢退化。拉马克认为,这些性状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后天获得的,而且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叫“获得性遗传”。不过,达尔文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都不太赞同。

在当时,物种不变是《圣经》里不容挑战的“真理”,所以,拉马克的进化理论被抨击为异端邪说。尽管拉马克也担心被宗教和政治势力迫害,但他拒绝改变主张。他虽然没有被宗教裁判所烧死,但拿破仑命令法国大学管理部门把他除名,同时停止了他作为科学院院士的一切待遇。他的理论在生前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但后世总算没有把他遗忘。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后,法国人为他竖起雕像,并在雕像的底座上写着“进化论的创始人”,但这个称谓并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

“用进废退”的观点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作为提出者,拉马克本人也解释不了自然界为何会“用进废退”,他只好把它归功于上帝,可见,他到最后并没有摆脱自然神学的影响。

所以,本书作者认为,虽然拉马克扣动了科学对战宗教的扳机,但并没有打响,因为打出去的是哑弹,而真正扣动扳机并射中要害的人是达尔文。今天,我们都公认达尔文为“进化论之父”,殊不知,这顶桂冠当年差点被一位更年轻的博物学者华莱士给抢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831年12月,在拉马克黯然离世两年后,年仅21岁、刚从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的达尔文,登上了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开启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航行。这趟航行的目的是修改英国海军航海图,顺便考察沿途的海岸和港湾,船上需要配备一名博物学者。奇怪的是,达尔文并不是作为博物学者登船,而是作为一个陪船长聊天解闷的角色,而那名真正的博物学者,在半路因为觉得工作乏味而托病回家了,反而是达尔文对博物学工作产生了极大兴趣。每次轮船靠岸,他都会上岸游历一番,并雇佣民工采集动植物标本。

漫长的海上漂泊对他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五年后,他带着大量标本和日记回国,随后与一位富有的表姐结婚,并搬到伦敦的郊外居住。在一座乡间别墅里,达尔文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资料,并在花园里培育了很多动植物,用于观察和研究。他不断思考物种起源和进化的问题,他相信进化是简单的事实,已不再需要怀疑,问题是生物为什么进化和如何进化。

由于身体不太好,再加上对宗教的顾忌和资料整理工作的繁杂,达尔文一直没能把自己对物种进化的思考写成系统的文章或书籍,直到遇到比他年轻14岁的博物学者华莱士,他才突然有了紧迫的意识,要把二十多年的思考成果迅速写出来,并公诸于世。

华莱士也是英国人,但他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动物拟态现象就是他第一个发现的。他有十多年的野外考察经历,先后到亚马逊流域、马来群岛和印尼群岛考察,收集了十万多件动植物标本。1855年,32岁的华莱士写下一篇论文《论新物种发生的规律》,明确提出现有物种是由相近的祖先进化而来。达尔文在杂志上读到这篇文章后,主动给华莱士写信,说同意他文章里说的每一句话,并表示自己也有一些相关思考,但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后来两人成为密友。

三年后,华莱士在野外考察时感染疟疾,他在病床上顿悟:在自然界中,只有最强壮或最敏捷的动物才能活下来;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变异而产生变种,而环境会清除适应能力较弱的变种,只有适应能力较强的变种才能活下来,并最终变成新的物种。这就是物种进化,而物种进化的终极动力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年仅35岁的华莱士,独立发现了这个自然界的奥秘,他激动不已,迅速地把这些想法写成文章,并寄给自己的知己达尔文。

达尔文在收到文章后,却陷入巨大的烦恼之中,因为华莱士的观点竟然与他冥思苦想了二十多年的观点不谋而合。他陷入两难的境地:他可以推荐华莱士的论文抢在自己之前发表,但以后人们谈起生物进化论时,就很少会提起他的名字,而只会提起华莱士,那么,他这些年的辛劳也就会被全部淹没;但是,如果不推荐华莱士的论文,又似乎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如果和华莱士争夺优先权,有一天很可能会被后人鄙视。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达尔文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他立即整理了一份简洁的文章纲要,并把这份纲要和华莱士的文章在同一期学术期刊上发表。华莱士并没有想过争夺优先权的问题,他后来给达尔文写信说,能和达尔文同时想到自然选择理论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有意思的是,这两篇文章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但这件事情刺激了达尔文,他决定不再拖延,而是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之前二十多年都没有写成的书稿。他放弃了写一部鸿篇巨著的计划,而是用一本相对简洁的作品,快速地向世人公布自己的进化理论。这本书在1859年11月出版,上市当天,印刷的一千多本就被抢购一空,此后十二年达尔文修订了六次,这本书就是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它的全名是《物种起源:生命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或优势种生存的必然结果》。

从头至尾,华莱士没有跟达尔文抢过风头,而是大度地向达尔文表示:“我将永远坚持进化论是您个人的成就。”还说:“达尔文的理论就像是漫长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所有渴望了解自然规律的人指明了方向。”为了表明心迹,他甚至专门出版了一本进化论专著,就命名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这个词被沿用至今,早已经成为进化论的代名词。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其实你不懂进化论》2.进化论是如何诞生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