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7.从欲望到需要

最后一个话题,就是关于欲望和需要的话题。费孝通先生讲,乡土社会当中人们做事凭的是什么?欲望。欲望就是你喜欢吃你就吃,你喜欢喝你就喝,简单地讲叫“食色性也”。做来做去的那些都是比较直接的,能够满足食色性也这些问题的事。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但是你要知道欲望是一个文化事实,而并非一个生物事实。在我们看来食色性也这不是生物基础吗?费孝通先生说不是,欲望其实更多的来自于文化事实。你比如说山东人吃饭要就个大葱,北方人吃饭普遍喜欢吃大蒜。难道是这个孩子生下来基因当中就带着要吃大蒜、要吃葱的爱好吗?不是。是他从小到大看着他的父辈祖辈就这么吃的,所以他就慢慢学会了。我们西安人喜欢吃羊肉泡馍,就是这么看着学会的。并不是说羊肉泡馍一定比南方的什么东西好吃多少,这个度量是很难做得出来的。它是一种文化事实,都是我们整个社会经验累积的一个结果。这个经验累积基本上是有利于你的生存,如果不利于你生存的经验累积的习惯,慢慢地就被替代掉。最后能够留下来的经验累积,基本上是有利于你生存的。

但是当你进入工业社会的时候,你离开了乡土中国的背景以后,你仅凭欲望来做事,你会发现你寸步难行。比如说,你现在是一个到城里来打工的年轻人,你凭着欲望来做事,只要不想干活我就打游戏,我就是玩,有了钱我就赶紧去吃饭,我也不储蓄。储蓄什么?有一顿吃一顿。那你会发现你非常艰难,因为你缺乏计划,缺乏盘算,你没有足够的知识。

所以到了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当中,人们做事凭借的不能够是简单的欲望,而应该是需要 Need(需要)。为什么变成了需要呢?需要,这里边就包含着计划所在。你爱上学吗?未必。你可能并不需要爱上学,但是你必须去上学。这就是一个计划,这是你的需要。你得通过上学这件事情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你获得一张文凭,今后你在这个社会上才能够立足,才能够站得住脚。这就是人们进化到了工业社会以后所需要有的东西。

需要是一种自觉的生存条件。就是我们自己进入到了自觉的状态当中,我们去思考,哪些东西是比较有利于我们生存的,哪些东西是比较有助于我们能够活得更好的。比如说营养学。你只要吃饭吃得好吃、吃饱不就行了吗?不行,得讲究营养。这顿饭没吃好,还要配两个维生素的颗粒吃进去。这其实没有任何趣味,没有任何美好的感官体验,但是这是你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像营养,科学化,锻炼,刻意地读书,去基层锻炼自己,去做公益慈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说的需要。

所以我们人会变得越来越有计划性,我们人会做很多并不是自己欲望所驱使的那些事情。所以孔子也讲过叫“克己复礼为仁。”就是你要管好你的欲望,不要仅凭欲望简单地出发去做事,你可能能够思考得更加周全,也更有助于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当中生活。

那假如你就是在乡土当中,就是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你不用考虑那么多,你只要把明年的种子留下来,剩下的事都不用管了,你可以开开心心地过年。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费孝通先生讲:“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这本书的收尾相当淡然。他没有像别人写书,结尾的时候一定要写一些警句,他就用这句:“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就给整画上了句号本。但是他给我们的心灵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日常行为当中那么喜欢问你哪儿人,。我认识你们村一个什么什么人,我跟谁是同学,是亲戚……这种习惯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更看重人头,更看重关系,更讲究感情。

在今天,尤其是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已经变得相当多,而且更复杂。人际关系之间已经越来越现代化的时候,我们再读这样的《乡土中国》的书有没有意义呢?我个人觉得反正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收获还是蛮大的,它让我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一步。虽然中国现在城镇化的进展速度很快,但是我相信,很多规规律和文化的变化是相当缓慢的——它有一个滞后性。所以作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巨大变化当中的交接处的人,我们能够通过这本经典的社会学的著作,能够更了解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了解我们的国家,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一件事。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现在的社会真的变动很快,所以你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你能够抓到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时势的权力。而费孝通先生讲,知识就是时势的权力,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书,爱上学习这件事。

赞(15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乡土中国》7.从欲望到需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