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卫夫人》2.第一部分

《达洛卫夫人》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关于伍尔夫的生平,“每天听本书”已经为你解读过她的传记《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今天,我们删繁就简,为你简单勾勒伍尔夫的时代和她的一生。伍尔夫出生于1882年,1941年去世。我们先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审视一下这几十年意味着什么。在这段时间,对世人影响最大的事件当然是发生在1914年到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段时期正好是伍尔夫这一代人最好的年华,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弥漫在英国上空的,是战争的阴霾和乐观精神的崩塌,人们对传统的强烈质疑,从政治、思想领域一路渗透到文学艺术。新一代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在呼唤崭新的审美标准,所谓的“现代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应运而生的。现代主义文学在结构、形式和思想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反叛精神,伍尔夫的小说和艾略特的诗歌一样,都是这场文学变革的代表。除了时代因素之外,伍尔夫的家庭背景对她也有决定性的影响。伍尔夫的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著名学者,第一任妻子病逝后,斯蒂芬娶了一个寡妇,生下四个孩子,伍尔夫排在老三。一方面,相对优渥的家庭条件,学养深厚的父亲,家中丰富的藏书量以及总是坐满文化名流的客厅,让伍尔夫从小就获得了得天独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父亲与第一任妻子留下的女儿,伍尔夫四姐弟,以及母亲与前任丈夫生下的三个孩子,构成了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这些子女在血缘、年龄和性格上各有不同,微妙的矛盾和冲突经常发生。在伍尔夫的很多小说中,我们都能看到复杂的家庭关系,很多小说人物身上也有她家庭成员的影子。甚至,根据一些研究者的考证,少女时代的伍尔夫曾遭受过两个同母异父兄长的性侵,这件事与伍尔夫的精神疾病有直接关系。如果你读过伍尔夫的作品,会发现她的文字高度敏感、风格独特。面对她的文字时,我们无法忽略她与精神疾病的缠斗经历,以及这种缠斗带给作品的影响。精神崩溃缠绕了伍尔夫一生,她最早的精神崩溃记录可以追溯到母亲去世之后,那时她才十四岁。等父亲去世时,伍尔夫的症状已经强烈到想要跳窗自杀的地步。她的精神崩溃终于在1941年终结:伍尔夫的口袋里装满石块,慢慢走进河水中央。她在遗书中写道:“我确信我又要疯了……而这一次,我再也不会复原了。”在文学史上,伍尔夫身上通常还贴着两个重要标签:一个是,她是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领袖人物。这个组织最初的核心,是伍尔夫哥哥在剑桥大学的同窗好友,但它能够发展、壮大、渐成气候,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伍尔夫的主持。这个组织的主要集会地点是伍尔夫一家的居住地,没有任何教条和规矩,却几乎囊括了当时英国知识界上层最重要、最有创造性的人物,比如,印象派画家弗莱、小说家E.M.福斯特、诗人T.S.艾略特、经济学家凯恩斯和哲学家罗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表达自己对陈旧的观念和审美准则的质疑与反叛,为新兴的“现代主义”摇旗呐喊。伍尔夫身上第二个重要标签是女性主义,她在女性主义思潮中的地位很高,被誉为女性主义先驱。她留下的很多散文,都在为女性、尤其是女性写作者呼吁,这些作品都是女性主义的重要文献。有一篇散文叫《一个自己的房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这句名言经常出现在女性时尚杂志上,不过,通常都被截去了后半句:“……而如此这般,女性的本质和小说的本质这个大问题仍没得到解决。我逃避了对这两个问题作出结论的义务,就我而言,女性与小说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从这个完整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伍尔夫对女性写作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女性创作小说,不仅需要物质基础,需要精神素养,还需要社会对女性独立的关注和宽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达洛卫夫人》2.第一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