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作者创办前期非常惨,惨到一败涂地,一无是处,后来又败部复活,败部复活以后就一路长虹,改写了中国台湾杂志的历史,最后变成中国台湾最大的杂志出版集团。
为什么能反转?
- 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有一个反转,内部念头转变让作者的作风行于外,一言一行都有改变。
这就是一个企业从谷底翻起来的原因。
作者是怎么转变的
作者在想转变之前,就是不肯承认自己不行,觉得自己很厉害。但当时杂志社一直没钱,都是在借新债去还旧债,作者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是在还债,当时作者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方法,都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于是在过年前,作者把大家叫在一起,跟大家承认,说自己以前都在装,假装没事,还在假装自己很厉害。作者觉得还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还是一无是处,就不要耽误大家的青春了,善后的事情作者自己来承担,大家另谋高就吧。
所有商业的书、管理的书来看,作者那一席话叫作一无是处,一定会说老板不可以这么讲话的,但是恰恰是那一年作者的杂志社转亏为盈。
作者转变后公司发生了什么变化
心的共振才是一个团队真正的共识
老板当着全体员工,这样真切地忏悔,那这样一颗忏悔的心,我想大家会收到。
作者觉得以前大家都是用头脑在互动,头脑像一个机关枪阵地一样,它是那种火网交织的。但是在作者忏悔的那一刻,作者讲的是真话,而且内外全部一致。
作者也没有想讲了以后的结果会怎样,那种完全真实的能量会让心敞开来,心的振动不是火网交织,它是一种频率共振。在你敞开心的时候,大家也开始会慢慢敞开心,心跟心之间会有一些频率的共振。
我们常常在公司里面讲一个团队要有共识,对不对?其实用头脑是找不到共识的,因为头脑会各想各的,不容易想到一起。心的共振才是一个团队真正的共识。
作者心态变化了慢慢影响到周围的人
第二个转变是作者讲了这席话以后,心态改变了,作者到了办公室不会再看这个事情没做到,那个事情不合规定,这个事情要如何改,不再去纠正别人了。
作者回到办公室,只是在改正自己,看今天能不能做一两件好事。这样心就安静下来了,开始卷起袖子来做小事,然后在做小事的时候,人的状态是安定的。
所以这样的状态能慢慢影响到周围的一些伙伴,大家开始从假的状况变成真了,变成从只用头脑的状况,开始学会用心了。用心以后,大家就会如实地面对现在的困境,大家内在会有联结,彼此之间会有联结,团队的能量就起来了。
在这次忏悔之前,作者说公司里边充满了假人,那些很年轻的编辑们写的文章,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说这文章这写给谁看的?不懂。因为他要假装自己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记者,假装自己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杂志,所以这些杂志拿出去根本就没人看。等到开始重新反思和忏悔这件事以后,大家才学会好好说话,好好写文章,写平实的文章,才能够让大家接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